滤泡性淋巴瘤起源于生发中心B细胞属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呈结节状生长方式由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构成免疫组化Bcl-2阳性为重要特征多见于中老年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等可通过组织活检免疫组化及分期检查诊断早期低肿瘤负荷可观察等待进展期等采用化疗免疫治疗等总体预后相对较好需长期随访老年需评估耐受性儿童罕见治疗谨慎女性需关注生育功能保护。
一、定义与病理特征
滤泡性淋巴瘤是起源于生发中心B细胞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上表现为结节状生长方式,肿瘤细胞主要由中心细胞(小裂细胞)和中心母细胞(大无裂细胞)构成,根据中心母细胞数量分为不同分级。免疫组化检测显示Bcl-2阳性为重要特征。
二、临床表现
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好发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部分患者可出现结外侵犯,如脾脏、骨髓受累,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三、诊断方法
1.组织活检:通过淋巴结或结外组织活检,病理检查明确滤泡样结构及细胞形态特征。
2.免疫组化:检测CD20、CD10、Bcl-2等标志物,Bcl-2阳性对确诊有重要意义。
3.分期检查:借助影像学检查(CT、PET-CT等)评估疾病累及范围,确定临床分期。
四、治疗方式
1.观察等待:早期低肿瘤负荷患者可暂不治疗,密切监测病情。
2.系统治疗:进展期或有症状患者采用化疗(如CHOP方案及其改良方案)、免疫治疗(利妥昔单抗)、靶向治疗等,对于适合的患者可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
五、预后及随访
滤泡性淋巴瘤总体预后相对较好但难以治愈,需长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临床查体、血液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根据复发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需评估机体耐受性,调整治疗强度,兼顾生活质量与疾病控制。
儿童患者:极为罕见,治疗需谨慎,优先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方案。
女性患者:治疗中需关注生育功能保护,提前与患者沟通相关风险及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