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肠炎常见腹泻、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的饮食调整、休息及药物治疗的用益生菌、肠黏膜保护剂,细菌感染肠炎用合适抗生素,病毒感染不用,特殊人群中婴幼儿病情变化快需密切观察,出现脱水等表现及时就医且要注意饮食卫生等。
一、儿童肠炎常见症状
1.腹泻:大便频次增多,质地多样,若为轮状病毒引发的肠炎,多呈现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每日可达数次至十余次;细菌感染导致的肠炎,大便可能带有黏液、脓血等。
2.腹痛:年龄较小的儿童常表现为哭闹不安,较大儿童可主诉腹部隐痛或胀痛,疼痛程度因病情而异。
3.呕吐:部分患儿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严重时呕吐频繁,可能影响进食和营养摄入。
4.发热:细菌感染性肠炎多伴有不同程度发热,体温可升至38℃~39℃甚至更高;病毒感染性肠炎发热程度相对较轻。
二、儿童肠炎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饮食调整:母乳喂养儿可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儿可给予稀释的牛奶或腹泻奶粉,呕吐严重者可短暂禁食(不超过6小时)后逐渐恢复饮食,同时需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可适当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
休息:保证患儿充足休息,利于身体恢复,减少体力消耗。
2.药物治疗
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如双歧杆菌等,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需根据患儿年龄等情况合理选用。
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能吸附病原体和毒素,保护肠黏膜,对腹泻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
抗感染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抗生素,但需严格遵循用药指征,避免滥用;病毒感染性肠炎一般不使用抗生素。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儿童肠炎患儿需特别关注年龄因素,婴幼儿肠道功能发育尚不完善,病情变化较快,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体温、腹泻及呕吐情况等。若出现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皮肤干燥等脱水表现,或发热持续不退、腹泻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注意饮食卫生和患儿个人卫生,预防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