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泻需先评估腹泻频次、粪便性状等初步病情,一般支持包括保证休息与调整环境,饮食急性期选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并补水,医疗上达持续剧烈腹痛等指征需就医且儿童、老年人有特殊处理,预防要注意饮食卫生、手卫生及加强锻炼。
一、病情初步评估
感染性腹泻患者需首先观察腹泻频次、粪便性状,若每日腹泻次数较多(如超过10次)、粪便呈脓血样、伴有高热(体温≥38.5℃)、严重腹痛或出现脱水表现(如口干、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尿量显著减少)等情况,提示病情相对严重,需及时关注并采取进一步措施。
二、一般支持措施
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与休息,减少体力消耗,让身体处于利于恢复的状态,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防止加重身体不适。
环境调整:保持居住环境舒适、清洁,温度湿度适宜,有助于患者身心放松,促进康复。
三、饮食管理
急性期饮食:发病初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稀粥、烂面条、藕粉等,避免进食油腻、辛辣、生冷及高纤维食物,以防加重胃肠蠕动负担。
水分补充:积极补充水分,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防止因腹泻导致脱水,尤其要关注儿童、老年人等脱水风险较高人群的水分补充情况。
四、医疗干预考量
及时就医指征:当出现持续剧烈腹痛、频繁呕吐难以进食、脱水症状进行性加重、粪便带大量脓血且体温持续不降等情况时,应尽快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医生会依据粪便常规、病原体检测等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感染药物(需根据具体病原体选择,如细菌感染可能使用抗生素等,但需严格遵医嘱)。
特殊人群处理:
儿童:儿童感染性腹泻时脱水进展往往较快,需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前囟饱满度、尿量等,若出现嗜睡、前囟凹陷等严重脱水表现,应立即就医,且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优先考虑安全的非药物补液等干预方式。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感染性腹泻易引发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病后应及时就诊,充分评估基础疾病情况,用药需兼顾基础疾病与腹泻治疗,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带来不良影响。
五、预防复发与健康维护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食材需新鲜、彻底清洗,食物要煮熟煮透,避免食用变质食物;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尤其是饭前便后要严格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助于降低感染性腹泻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