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腹水操作需先评估患者病情等并解释签署同意书、准备环境器械,操作时协助患者摆体位、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穿刺进针抽取腹水,术后监测生命体征、护理穿刺点、管理腹压,对老年、儿童及有基础病史患者有相应特殊注意事项。
一、准备阶段
1.患者准备:评估患者病情、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凝血功能等,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抽腹水的目的、过程及可能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嘱患者排空膀胱,以减少穿刺时损伤膀胱的风险。
2.环境准备:操作环境需保持清洁、温度适宜,进行严格的消毒隔离,营造无菌操作环境。
3.器械准备:准备穿刺针(根据腹水情况选择合适型号)、注射器、消毒用品(碘伏、酒精等)、无菌手套、引流袋等器械,并检查器械是否完好可用。
二、操作步骤
1.体位摆放: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一般为半卧位或坐位,若患者不能坐起可采取平卧位并略向患侧倾斜。
2.消毒铺巾: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扩展,直径约15~20cm,然后铺无菌洞巾。
3.局部麻醉: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逐层浸润至腹膜壁层,确保麻醉效果良好。
4.穿刺进针:术者持穿刺针沿麻醉部位缓慢进针,当针尖穿过腹膜时可有落空感,此时停止进针。
5.抽取腹水:连接注射器或引流管抽取腹水,抽取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若出现头晕、心悸、恶心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抽取完毕后记录腹水的量、颜色、性质等。
三、术后注意事项
1.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观察有无腹痛、腹胀等不适。
2.穿刺点护理: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并妥善固定,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3.腹压管理:若一次抽腹水过多(一般不超过5000ml),需注意避免腹压骤降,可束紧腹带,防止腹腔内压力突然降低引发休克等并发症。
四、特殊人群提示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机体耐受性较差,操作中需更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操作速度宜缓慢,术后需加强监护,注意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2.儿童患者:儿科患者进行抽腹水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操作前充分安抚患儿,尽量减少其不适,操作过程要轻柔准确,术后加强穿刺点及全身状况的观察。
3.有基础病史患者:对于合并心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操作前需充分评估病情,操作中及术后需更加谨慎,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对症支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