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拖延症

来源:民福康

拖延症是个体具备按时完成任务能力却自愿推迟执行任务且涉及自我调节功能失调的行为倾向,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有完美主义或懒散性格特质者易拖延、时间管理不合理或能力强者拖延率不同、长期负面情绪者易借拖延逃避压力,典型表现为任务执行延迟及计划实施脱节,对儿童青少年需关注长期拖延原因并通过营造专注氛围等改善,成年人工作生活中拖延需反思诱因并通过设定优先级等提升效率,特殊病史人群拖延多为心理疾病伴随症状需针对原发疾病专业干预。

一、相关影响因素

1.性格特质:部分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个体,因过度担忧任务完成质量不达标,会因害怕失败而刻意拖延;还有些人性格较为懒散,缺乏主动规划和执行任务的动力,易出现拖延行为。2.时间管理能力:对任务的时间规划不合理,不能科学预估任务所需时间,常高估自身完成任务的速度,导致临近截止时间才匆忙应对,进而养成拖延习惯;反之,时间管理能力强的人能清晰划分任务阶段并按计划推进,拖延发生率相对较低。3.情绪状态: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的个体,可能通过拖延来逃避面对任务带来的压力,将任务推迟能暂时缓解当下的负面情绪,但从长远看会加重后续的不良影响。

二、典型表现

1.任务执行延迟:对于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如撰写论文、备考复习等)、工作任务(如项目报告、客户方案制定等),本应及时着手开展,却一再把开始时间往后拖,直到临近截止期限才仓促行动。2.计划实施脱节:提前制定了明确的任务计划,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不能按照计划稳步推进,频繁出现偏离计划、延迟执行计划内任务的情况,使得计划沦为一纸空文。

三、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应对考量

1.儿童青少年:低龄儿童可能因注意力分散等原因偶尔出现任务延迟,但若长期拖延需关注是否与学习环境适应、注意力缺陷等因素相关,建议通过营造专注的学习氛围、分解任务降低完成难度等方式帮助改善;青少年时期若拖延严重,可能影响学业进度,家长和教师可引导其建立合理的时间规划习惯,将大任务拆解为小步骤逐步完成。2.成年人:工作场景中,职场人士长期拖延可能导致职业发展受限,需反思自身拖延的诱因,如任务难度过大带来的心理压力等,可通过设定明确的任务优先级、利用时间管理工具(如日程表、待办事项APP)来提升任务执行效率;生活中,对于休闲类任务的拖延也可能影响生活质量,需平衡好任务的重要性与自身的执行动力。3.特殊病史人群:若个体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拖延可能是心理疾病的伴随症状之一,此时单纯改善拖延行为效果有限,需针对原发心理疾病进行专业干预,在心理疾病得到一定控制后,拖延情况往往也会有所缓解,但干预过程需遵循专业的医疗指导方案。

阅读全文

抑郁症可以治好吗
徐红平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抑郁症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治好的,但治疗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 轻度或中度抑郁症患者,通过正规的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或二者结合的方式,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甚至达到临床治愈的标准,即抑郁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然而,对于重度抑郁症患者,治疗可能更为复杂和漫长,且存
抑郁症五大症状是什么
徐红平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缺乏愉悦感、疲劳、失眠或睡眠过多等症状。 1.情绪低落 患者常常感到情绪低落,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甚至出现绝望感。 2.失去兴趣 患者对原本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无法享受生活中的乐趣。 3.缺乏愉悦感 患者体验不到快乐,即使有愉快的事情发生
患有抑郁症如何检查
徐红平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抑郁症的检查方法主要有问诊、心理测评、身体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1.问诊 医生会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了解患者的症状、病史、家族史等信息。 2.心理测评 医生可能会使用一些心理测评工具,如问卷、量表等,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3.身体检查 虽然抑郁症主要是一种心理疾病,但医生也会进行身体检查,以排
躁狂症真的可以治愈吗
徐红平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躁狂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一般治疗。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躁狂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和心境稳定剂等。这些药物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功能,缓解躁狂症状,但需遵医嘱使用。 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学会应对压力和情绪波动
焦虑症胸口疼怎么回事
徐红平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胸口疼可能是焦虑症的躯体症状之一,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理因素、躯体化症状等有关。 1.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焦虑症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等,这些生理变化可能引起胸口疼。 2.心理因素 焦虑情绪可能通过心理机制引起胸口疼。例如,焦虑可能导致肌肉紧张,增加胸部肌肉的负
什么是焦虑性焦虑症
徐红平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焦虑性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它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类型。 1.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是一种突然发作的强烈恐惧或不适感,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出汗、颤抖等。惊恐发作通常持续数分钟,但在发作间期,患者可能会担心再次发作,从而产生回避行为。 2.
忧郁症能治得好吗
徐红平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忧郁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忧郁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开出适合的抗忧郁药物,可以帮助患者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缓解忧郁症状。 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也是忧郁症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思维模
抑郁症复发更严重怎么回事
徐红平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抑郁症复发且更严重,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块未遵医嘱治疗、心理社会因素、生物学因素、共病情况等。 1.未遵医嘱治疗 抑郁症需要长期治疗,患者如果自行停药或减药,可能导致病情复发。 2.心理社会因素 生活中的压力事件,如人际关系问题、工作压力、财务问题等,可能诱发抑郁症复发。 3.生物学因素 季节变化
抑郁症和遗传有关系吗
徐红平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抑郁症和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抑郁症患者的亲属中,患抑郁症的概率远高于普通人群,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概率越高。这表明遗传因素可能在抑郁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已经发现了多个与抑郁症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可能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代谢、神经发育、情绪调节等过程,增加患上抑郁症的风险。 虽然遗传因素起着重要作
精神病的人可以进行婚恋和生育吗
徐红平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精神病的人可以进行婚恋和生育,但需要在病情稳定、医生评估和社会支持的情况下。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许多精神病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等手段有效地控制病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他们可以拥有正常的生活和社交功能。 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组建家庭。精神病患者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参与婚
什么叫精神障碍
徐红平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精神障碍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应激和压力、家庭环境等有关。 1.遗传因素 某些精神障碍具有遗传倾向,家族中有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更容易患上此类疾病。 2.神经生物学因素 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失衡、神经递质功能异常等都可能与精神障碍的发生有关。 3.应激和压力 长期的生活压力、重大的生活事件、心理创
女人精神病的前兆表现
徐红平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女人精神病的前兆表现可能因人而异,但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情绪变化、思维变化、行为变化、睡眠问题、注意力不集中等。 1.情绪变化 主要包括情绪波动剧烈,如焦虑、抑郁、易激动或情绪低落等。 2.思维变化 可表现出现奇怪的想法、幻觉或妄想,对自己或周围的人产生误解。 3.行为变化 患者可能出现行为异常,如退
性冷淡啥意思
徐红平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性冷淡是指性欲减退,性欲减退是指个体对性行为的欲望或兴趣降低,甚至完全丧失。 性欲减退可能会对个人的生活、情感和人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并可能伴随一系列其他症状出现。性欲的强弱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健康状况、心理状态、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和文化背景等。当个体出现性欲减退的症状时,建议寻求专业医疗人员
抑郁症会传染吗
徐红平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抑郁症不会传染。 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主要表现为长期的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快感、自卑、无助等,其不是由病毒或细菌等微生物引起的,因此不具备传染性。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虽然抑郁症不会传染,但长期与抑郁症患者相处可能会受到其情绪的影响,产生消
女性抑郁症都有什么症状
徐红平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女性抑郁症的症状可能包括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疲劳和精力不足、睡眠问题、食欲改变、自我否定和自责等。 1.情绪低落 女性可能会经常感到悲伤、沮丧、无助或绝望,情绪波动较大。 2.兴趣丧失 对以前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缺乏乐趣和愉悦感。 3.疲劳和精力不足 常常感到疲倦、虚弱和缺乏精力,即使休息也无法缓解
抑郁症怀孕对孩子有影响吗
徐红平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抑郁症怀孕对孩子可能有一定影响,但具体影响程度因人而异。 抑郁症可能增加孕妇出现孕期并发症的风险,如早产、低体重儿等。孕妇的情绪状态可能对胎儿的发育产生影响,增加胎儿出现生长受限、心脏问题等的可能性。 抑郁症可能导致孕妇选择剖宫产的比例增加。孩子出生后,可能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如哭闹、睡眠问题等。
考前焦虑症怎么克服
徐红平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克服考前焦虑症可以尝试调整心态、制定计划、适当运动、饮食调整、心理暗示等方法。 1.调整心态 考前焦虑是正常的,要正确看待,不要过度担忧。 2.制定计划 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紧张。 3.适当运动 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放松身心。 4.饮食调整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吃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