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阶段需患者排空膀胱取合适体位、评估穿刺点及检查,准备穿刺包等物品及抢救设备;操作过程包含消毒铺巾、局部麻醉、穿刺抽取并控速量及送检;注意事项涉及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科患者、有病史患者的不同要求,术后要观察穿刺部位及生命体征等。
一、准备阶段
1.患者准备:患者需排空膀胱,以避免穿刺时损伤膀胱,根据病情取合适体位,如坐位、半卧位或平卧位等,对于不能配合的患者可能需适当约束。医护人员会对穿刺部位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通常选左下腹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1cm、偏左或右1-1.5cm处或侧卧位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交点处等。同时会完善相关检查,了解患者凝血功能等情况,评估能否进行抽腹水操作。
2.物品准备:准备好穿刺包(含穿刺针、注射器等)、无菌手套、消毒用品(碘伏等)、局部麻醉药、无菌纱布、胶布等,还需准备好抢救设备,如心电监护仪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二、操作过程
1.消毒铺巾:医护人员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用碘伏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范围要足够大,一般直径在15cm左右,然后铺无菌洞巾。
2.局部麻醉:用局部麻醉药进行逐层浸润麻醉,从皮肤到腹膜,确保患者在穿刺过程中不会感到明显疼痛。
3.穿刺抽取:将穿刺针缓慢刺入腹腔,当有突破感进入腹腔后,固定好穿刺针,然后连接注射器进行抽取腹水。抽取过程中要控制速度和量,首次抽腹水一般不超过1000-2000ml,大量腹水患者可适当放液,但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心率等。抽取的腹水要及时送检,进行相关检查,如常规、生化、细胞学等检查。
三、注意事项
1.特殊人群
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体质相对较弱,在抽腹水过程中要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因为其对血容量变化等的耐受能力较差,一旦出现血压下降等情况要及时处理。同时,老年人皮肤等组织相对松弛,消毒铺巾等操作要更细致,防止感染。
儿科患者:儿科患者在抽腹水时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要尽量安抚患儿情绪,减少其躁动,穿刺过程中要确保固定好患儿,避免因患儿不配合导致穿刺意外。由于儿科患者身体各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腹水抽取量的耐受与成人不同,需根据患儿体重、病情等严格控制抽取量,密切观察抽取过程中及抽取后的反应,如有无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情况。
有病史患者: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的患者,抽腹水前要充分评估凝血情况,抽腹水过程中要注意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防止出血不止;对于有腹水相关基础疾病(如肝硬化等)的患者,抽腹水后要注意观察有无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早期表现,如意识改变、行为异常等,一旦出现要及时处理。
2.术后观察:抽腹水结束后,要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覆盖无菌纱布并固定。嘱患者静卧休息,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穿刺部位有无渗血等情况,一般需观察数小时至1天左右,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