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产后在情绪方面有持续情绪低落(长时间悲伤沮丧、兴趣丧失、受激素变化及生活压力影响可能加重)、易激惹(对微小刺激过度愤怒烦躁,与激素失衡、身体恢复欠佳及疲惫等有关);认知方面有注意力不集中(照顾事务时难集中,因产后抑郁致神经递质改变及事务分散注意力)、自我评价降低(过度贬低自身,与角色转变不适应、社会期望差距等有关);躯体方面有睡眠障碍(入睡难、浅睡易醒等,因身体未恢复及心理抑郁影响睡眠调节中枢)、疲劳感(极度疲劳难缓解,与抑郁致代谢神经调节紊乱及照顾消耗叠加有关);行为方面有社交退缩(减少与家人朋友交往、回避社交,因抑郁缺乏兴趣动力且怕影响他人)、母婴互动减少(对新生儿哭声反应不及时、亲昵接触少,与产后抑郁影响母性体验及可能影响新生儿情感发展和自身心理状态有关),这些表现与激素变化、生活压力、角色转变等多因素相关。
一、情绪方面
1.持续情绪低落:产妇长时间处于悲伤、沮丧状态,对日常感兴趣的事物丧失兴趣,如原本喜爱的社交活动、hobbies等不再能带来愉悦感,这种低落情绪可延续数周乃至数月,若产妇存在既往心理问题或产后面临较大生活压力(如经济负担重、家庭关系不和谐等),情绪低落程度可能加重,且受激素水平剧烈变化影响,产后雌激素、孕激素等迅速下降,易引发情绪波动。
2.易激惹:对微小刺激产生过度愤怒、烦躁反应,例如家人一句普通话语可能触发产妇强烈情绪反应,此与产后体内激素失衡致大脑神经递质紊乱、身体恢复欠佳及照顾新生儿的疲惫等多因素相关,激素变化干扰大脑情绪调节中枢功能,进而使产妇情绪调节能力下降。
二、认知方面
1.注意力不集中:照顾新生儿或处理日常事务时难以集中注意力,如照顾宝宝过程中常遗忘下一步操作,系产后抑郁症影响大脑认知功能,神经递质改变干扰信息处理与整合,加之照顾新生儿的繁杂事务分散有限注意力。
2.自我评价降低:过度贬低自身,觉得自身非合格母亲,对育儿能力、外貌等多方面产生负面评价,此与产后角色转变不适应、社会期望与实际状况的差距等因素有关,长期负面自我评价易形成恶性循环,加重抑郁情绪。
三、躯体方面
1.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惊醒或早醒,产后睡眠障碍一方面因身体未完全恢复(如分娩后身体疼痛等),另一方面与心理抑郁情绪密切关联,抑郁影响睡眠调节中枢功能。
2.疲劳感:极度疲劳且短暂休息难缓解,系抑郁状态下身体代谢与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加之照顾新生儿的体力及心理消耗叠加,致疲劳感持续存在。
四、行为方面
1.社交退缩:逐渐减少与家人、朋友交往,回避社交活动,倾向独处,因抑郁情绪使产妇对外界缺乏兴趣与动力,且担忧自身负面情绪影响他人,主动选择与外界隔离,长期社交退缩可加重孤独感与抑郁程度。
2.母婴互动减少:与新生儿互动明显减少,如对新生儿哭声反应不及时、缺乏亲昵肢体接触等,系产后抑郁症影响产妇母性情感体验,致难全身心投入照顾新生儿,而母婴互动不足又可能影响新生儿情感发展及产妇自身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