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钾血症有心血管系统表现如早期心悸、严重时心律失常等,神经肌肉系统表现如轻度麻木酸痛、严重时肌肉无力等;处理原则包括立即停止摄入含钾药物及食物,通过钙剂、胰岛素和葡萄糖、碳酸氢钠、排钾利尿剂、阳离子交换树脂降低血钾浓度,严重或经处理血钾仍高者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促进钾离子排出,不同年龄人群在表现和处理时需注意差异。
一、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
1.心血管系统表现:
早期可出现心肌兴奋性增加,表现为心悸等。严重高钾血症时,心肌传导性降低,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室颤等,甚至可导致心脏骤停。不同年龄人群对高钾血症心血管系统影响的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高钾血症时心律失常相对较常见且可能进展迅速。
老年患者由于基础心脏疾病可能更多,高钾血症对其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能更易导致严重后果,如原有冠心病的老年患者,高钾血症可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等情况。
2.神经肌肉系统表现:
轻度高钾血症时可出现肢体麻木、肌肉酸痛等。随着血钾升高,可出现肌肉无力,从下肢逐渐累及躯干、上肢,严重时可发生弛缓性瘫痪。呼吸肌受累时可导致呼吸困难。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缺乏运动者可能对高钾血症导致的肌肉无力更敏感。对于有慢性疾病导致肌肉功能减退的人群,高钾血症引起的神经肌肉症状可能更明显。
二、高钾血症的处理原则
1.立即停止摄入含钾药物及含钾丰富的食物:
对于有高钾血症风险的患者,如肾功能不全者,应严格限制含钾食物(如香蕉、橘子等)的摄入,同时停止使用含钾的药物,如含钾的利尿剂等。
2.降低血钾浓度:
钙剂:静脉注射钙剂可对抗钾对心肌的毒性作用,常用10%葡萄糖酸钙,通过稳定心肌细胞膜电位来发挥作用。但对于有心脏疾病正在使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患者,使用钙剂需谨慎,因为可能增加洋地黄类药物的毒性。
胰岛素和葡萄糖:胰岛素可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同时将钾离子转运至细胞内,一般采用胰岛素联合葡萄糖静脉滴注的方式。但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因为胰岛素可能导致血糖降低。
碳酸氢钠:适用于伴有酸中毒的高钾血症患者,碳酸氢钠可使细胞外液pH升高,促使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但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碳酸氢钠需注意液体入量等情况,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排钾利尿剂:如呋塞米等,可促进肾脏排钾,但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时需谨慎评估肾功能情况,防止利尿剂引起的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
阳离子交换树脂:如聚苯乙烯磺酸钠,可在肠道内与钾离子交换,促进钾离子排出体外。适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但可能引起便秘等不良反应,需注意观察。
3.促进钾离子排出:
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对于严重高钾血症(血钾>6.5mmol/L)或经上述处理血钾仍不能有效降低的患者,血液透析是最有效的降钾措施。腹膜透析也可用于高钾血症的治疗,但速度相对较慢。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时需根据体重等调整透析方案,确保安全有效。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透析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