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病因分感染性(含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致胃肠症状)和非感染性(包括饮食不当、药物副作用、过敏反应、消化系统疾病引发),儿童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常见因且易脱水需关注,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非感染性中药物副作用需留意且感染性细菌感染症状不典型,孕妇感染性因素用药需谨慎饮食重卫生,有基础病史人群要警惕相关并发症,非药物干预有感染性腹泻隔离防护,急性期暂禁食或清淡流质饮食后过渡,及时补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
一、病因分类
(一)感染性因素
1.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常见于集体生活场景,可引发急性胃肠炎,主要表现为突发恶心、呕吐,继而出现腹泻,粪便多为水样便;轮状病毒多见于婴幼儿,常导致秋季腹泻,除恶心、呕吐、腹泻外,可能伴有发热。2.细菌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感染肠道,可引起肠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症状,部分严重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O157:H7)还可能出现血性腹泻。3.寄生虫感染:贾第虫等寄生虫感染肠道,也会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二)非感染性因素
1.饮食不当:短期摄入变质、不洁食物,或暴饮暴食、大量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及生冷食物,超出胃肠消化承受能力,引发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腹泻。2.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部分抗生素、化疗药物、降压药、降糖药等)可刺激胃肠道,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3.过敏反应:对食物(如海鲜、乳制品等)、食物添加剂等过敏时,消化系统可能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4.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患者因炎症刺激胃黏膜,可出现恶心症状,且炎症影响消化功能时易导致腹泻;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患者肠道长期存在炎症,会反复发作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胆囊炎、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也可能影响消化及胃肠蠕动,引发相关症状。
二、不同人群特点
(一)儿童
儿童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性病因中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常见原因,且儿童腹泻易快速导致脱水,需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尿量等,及时补充水分预防脱水;饮食方面需特别注意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二)老年人
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非感染性病因中药物副作用更需留意,同时感染性病因中细菌感染可能表现不典型,如症状不明显但病情可能较重,需加强观察;饮食上应避免过于刺激的食物,用药需谨慎权衡利弊。
(三)孕妇
孕妇发生胃肠道症状时,感染性因素需谨慎用药,以防影响胎儿,饮食上更要注重卫生,避免因饮食不当引发不适;若出现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
(四)有基础病史人群
如糖尿病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需警惕酮症酸中毒可能;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原有病情可能因恶心、呕吐、腹泻而加重,需积极监测原有病情变化并针对性处理。
三、非药物干预要点
感染性腹泻需注意隔离防护,避免交叉感染;急性期可暂禁食或给予清淡流质饮食(如米汤、稀粥等),待症状缓解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正常饮食;及时补充水分,可饮用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尤其儿童、老年人等需重点关注补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