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活检确诊的腺癌为腺上皮恶性肿瘤具腺管结构,感染因素有幽门螺杆菌,不良饮食习惯如高盐、吸烟饮酒相关,部分胃腺癌具遗传易感性,临床分期按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不同期,老年患者治疗要评估脏器功能,女性患者需关注内分泌与心理,有基础病史患者需控制基础病降并发症风险。
一、胃活检结果为腺癌的定义及病理属性
胃活检结果为腺癌是指通过胃镜检查获取胃部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后,确诊为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腺癌具有腺管或腺泡样结构分化的特点,是胃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细胞形态、排列方式等符合腺癌的病理特征,如癌细胞可形成腺腔样结构等。
二、胃腺癌的相关影响因素
1.感染因素: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腺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Hp感染可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长期的炎症刺激会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恶变,增加胃腺癌的发病风险。例如,流行病学调查显示,Hp感染率高的地区胃腺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2.饮食习惯:长期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与胃腺癌发生相关。高盐饮食会损伤胃黏膜屏障,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及酒精可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反复损伤与修复,进而增加癌变几率。比如,长期每日摄入高盐食物的人群,胃腺癌的发病风险较低盐饮食人群明显升高。
3.遗传因素:部分胃腺癌具有遗传易感性,某些遗传基因突变可能增加个体患胃腺癌的风险。例如,遗传性弥漫性胃癌综合征相关的基因变异会使个体发生胃腺癌的可能性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但这种遗传因素导致的胃腺癌相对占比较小。
三、胃腺癌的临床分期及意义
1.肿瘤侵犯深度分期:通过病理及影像学检查(如CT等)评估肿瘤侵犯胃壁的深度,分为T1-T4期,T1期表示肿瘤侵犯黏膜层或黏膜下层,T4期表示肿瘤侵犯浆膜层或外膜周围组织等,肿瘤侵犯深度越深,病情相对越晚。
2.淋巴结转移分期:分为N0-N3期,N0表示无淋巴结转移,N3表示有较多区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情况影响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3.远处转移分期:分为M0-M1期,M0表示无远处转移,M1表示有远处器官转移,存在远处转移的胃腺癌通常属于晚期,治疗难度增大,预后不佳。
四、不同人群胃腺癌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下降,对手术等治疗的耐受性可能较差,在治疗时需综合评估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治疗方案的选择要更加谨慎,可能更倾向于在保障患者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进行适当治疗,如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患者可能选择以缓解症状为主的保守治疗等。
2.女性患者:女性胃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关注内分泌等因素对治疗的影响,同时在心理护理方面需给予更多关注,因为疾病及治疗可能对女性患者的心理造成较大影响,如担心容貌改变、家庭角色变化等,需要医护人员及家属给予心理支持。
3.有基础病史患者:对于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胃腺癌患者,在治疗前需良好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范围后再考虑手术等侵袭性治疗,糖尿病患者需调整血糖水平,以降低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风险。例如,高血压患者若血压控制不佳进行手术,可能增加术中出血等风险;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时,伤口愈合可能受到影响,增加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