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相关要点包括部分乙肝携带者需定期监测病毒等指标符合指征要规范治疗,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母婴性传播日常接触一般不传播,目前无确凿证据中药可根治乙肝需规范用药,接种乙肝疫苗后要定期检测抗体滴度低于一定值需加强接种,转氨酶正常时肝脏可能有病变需综合评估,符合指征的病毒性肝炎要规范抗病毒治疗,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要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传播,肝炎患者需严格戒酒保证充足休息适当运动并均衡饮食增加优质蛋白维生素摄入减少高脂高糖食物。
一、误区一:乙肝携带者无需治疗
真相:部分乙肝携带者虽目前肝功能正常,但病毒载量高时,肝脏可能已存在潜在炎症损伤,需定期监测乙肝病毒DNA定量、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指标,若符合抗病毒指征则需规范治疗,否则病毒持续复制可能逐渐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不能忽视监测与必要的干预。
二、误区二:乙肝通过日常接触广泛传播
真相:乙肝主要通过血液(如输血、共用注射器)、母婴(母亲传给婴儿)、性传播,日常接触如共用餐具、握手、拥抱、共同办公等一般不会传播乙肝病毒,公众无需过度恐慌,但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以建立免疫屏障。
三、误区三:中药可根治乙肝
真相:目前科学界尚无确凿证据表明中药能完全根治乙肝。正规的抗病毒治疗需依据乙肝病毒学、血清学及肝脏病变情况,遵循《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等医学指南规范用药,中药可作为辅助调理,但不能替代正规抗病毒治疗。
四、误区四:接种乙肝疫苗后终身免疫
真相:乙肝疫苗接种后,体内抗体水平会随时间逐渐下降,一般建议定期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水平,若抗体滴度低于10mIU/ml,需及时加强接种以维持保护力,尤其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者等)更应关注抗体水平变化。
五、误区五:转氨酶正常则无肝炎
真相:转氨酶正常时肝脏仍可能存在炎症坏死等病变,需结合乙肝病毒DNA定量、肝脏超声、肝纤维化指标等综合评估。部分慢性乙肝患者处于免疫耐受期时转氨酶可正常,但肝脏已存在病理改变,不能仅依据转氨酶判断是否为肝炎,需全面检查明确病情。
六、治疗真相:规范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
对于符合抗病毒指征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如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规范抗病毒治疗是控制病情进展的关键。以慢性乙型肝炎为例,抗病毒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延缓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的发生,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甚至终身用药(部分丙肝可通过短疗程药物治愈),严格遵循治疗方案定期随访。
七、母婴传播预防真相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最好在12小时内)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此后按0、1、6个月程序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可有效阻断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可达90%以上,能显著降低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
八、生活方式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
饮酒:无论是乙肝、丙肝还是其他类型肝炎患者,饮酒会加重肝脏负担,加速肝脏纤维化进程,增加肝硬化、肝癌发生风险,因此肝炎患者必须严格戒酒。
休息与运动:肝炎患者需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但也应根据病情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机体免疫力,但要注意运动强度以不感疲劳为宜。
饮食:肝炎患者应均衡饮食,增加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维生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减少高脂、高糖食物,避免加重肝脏代谢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