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水是腹腔内过量积聚液体,成因与肝脏、心血管、腹膜、肾脏疾病相关,分类有漏出液和渗出液,临床表现有相应症状和体征,诊断靠体格检查、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治疗分针对病因和对症处理,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妊娠期女性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腹水的定义
腹水是指腹腔内积聚了过量的液体,正常腹腔内有少量起润滑作用的液体,当液体量超过正常范围并积聚时即为腹水。
二、腹水的成因
(一)肝脏疾病相关
如肝硬化可引发门静脉高压,导致液体从门静脉系统漏入腹腔;肝衰竭时合成蛋白功能下降,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促使腹水形成。
(二)心血管疾病相关
右心衰竭时,体循环淤血,静脉压升高,液体漏出进入腹腔;缩窄性心包炎可限制心脏舒张,影响静脉回流,进而导致腹水。
(三)腹膜疾病相关
腹膜炎(如细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腹膜炎、结核杆菌感染的结核性腹膜炎)可使腹膜通透性增加,渗出大量液体;腹膜肿瘤(如腹膜转移癌)也会导致腹水产生。
(四)肾脏疾病相关
肾病综合征时,大量蛋白尿致血浆蛋白降低,胶体渗透压下降;肾功能不全时水钠潴留,均可引发腹水。
三、腹水的分类
(一)漏出液
多由非炎症性因素所致,外观清亮,细胞数较少,蛋白含量低,常见于肝硬化、心功能不全等情况。
(二)渗出液
常因炎症、肿瘤等引起,外观可呈浑浊、血性等,细胞数较多,蛋白含量较高,常见于腹膜炎、腹膜癌等。
四、腹水的临床表现
(一)症状表现
少量腹水时可能无明显症状;中量及大量腹水时可出现腹胀、腹部膨隆,平卧时腹部外形呈蛙腹状,坐位时下腹两侧膨出明显,还可能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严重时可影响呼吸,出现呼吸困难。
(二)体征表现
体格检查可发现移动性浊音阳性,即患者仰卧时,叩诊腹部两侧呈浊音,中部呈鼓音,当患者侧卧时,低处腹部叩诊呈浊音,高处腹部呈鼓音。
五、腹水的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通过触诊、叩诊初步判断腹部情况,发现移动性浊音等体征提示可能有腹水。
(二)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常用方法,可明确腹水的量及分布情况,还能帮助发现肝脏、腹膜等部位的病变;CT检查对腹腔内病变的诊断也有重要价值,能更清晰显示腹腔结构及病变细节。
(三)实验室检查
抽取腹水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腹水细胞计数、分类、蛋白定量等,有助于判断腹水是漏出液还是渗出液;生化检查可了解电解质、葡萄糖等情况;细菌培养可协助诊断感染性腹水。
六、腹水的治疗原则
(一)针对病因治疗
如肝硬化患者需进行抗肝硬化治疗;感染性腹水需根据病原菌选用合适抗生素控制感染;肿瘤相关腹水则需针对肿瘤进行相应治疗。
(二)对症处理
少量腹水可通过限制钠、水摄入等保守治疗;中量及大量腹水可考虑穿刺放腹水缓解症状,同时补充白蛋白等以维持胶体渗透压。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肝硬化、心功能不全等,发生腹水时需更谨慎评估基础疾病状态,治疗中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避免因治疗导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二)儿童
儿童腹水多与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肝纤维化、先天性肾病等)相关,诊断时需详细询问病史,结合儿童特殊的生理特点进行检查,治疗时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谨慎选择药物,避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三)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出现腹水需警惕妊娠期特发性腹水等情况,诊断时要避免对胎儿有影响的检查方法,治疗需权衡母体与胎儿的情况,谨慎选择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