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会致头晕,其机制包括脑部缺氧(血红蛋白少致脑部氧供不足、细胞能量代谢受影响)和神经递质紊乱(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代谢变化);不同人群贫血致头晕有特点及应对,儿童伴面色苍白等且要调饮食、就医;孕妇因需求增易贫血,有乏力等表现,要定期检、调饮食等;老年人因慢病等致贫血,头晕隐匿,要定期检、治基础病、适度运动等,发现头晕等应考虑贫血并排查原因、改善贫血缓解头晕
一、贫血导致头晕的机制
1.脑部缺氧
脑部对氧气的需求相对较高,正常情况下,脑部消耗的氧气约占全身耗氧量的20%-25%。贫血时,血红蛋白数量减少,其携带氧气的能力降低,使得脑部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例如,当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如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孕妇血红蛋白<100g/L时,脑部缺氧症状会较为明显,从而引发头晕。
从生理角度来看,氧气是细胞进行有氧代谢的关键物质,脑部细胞缺氧后,细胞的能量代谢会受到影响,三磷酸腺苷(ATP)生成减少,这会干扰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包括神经冲动的传导等,进而导致头晕症状的出现。
2.神经递质紊乱
贫血状态下,脑部的神经递质代谢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合成和代谢可能会受到影响。去甲肾上腺素具有调节觉醒、注意力等功能,当它的代谢出现紊乱时,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状态,导致头晕等不适。5-羟色胺与情绪、睡眠以及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密切相关,其水平异常也可能参与了贫血相关头晕的发生过程。
二、不同人群贫血致头晕的特点及应对
1.儿童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贫血导致头晕时可能还会伴有其他表现,如面色苍白、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儿童贫血常见原因有缺铁性贫血(多与铁摄入不足或需求增加有关,如婴幼儿生长发育快,铁需求大,若饮食中铁含量不足易发生)、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与维生素B或叶酸缺乏有关)等。对于儿童贫血致头晕,应注重饮食调整,保证营养均衡,鼓励多摄入富含铁、维生素B和叶酸的食物,如瘦肉、蛋类、绿叶蔬菜等。同时,要及时就医明确贫血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因为儿童长期贫血会影响其智力发育和生长发育,所以需要密切关注。
2.孕妇
孕妇由于生理变化,对铁等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容易发生贫血。孕妇贫血导致头晕时,除了头晕外,可能还会有乏力、心悸等表现。孕妇贫血若不及时纠正,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生长受限等。孕妇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及时发现贫血情况。在饮食上要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豆类等,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因为劳累会加重头晕等不适症状。
3.老年人
老年人贫血致头晕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慢性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消化道疾病等)导致的造血原料缺乏或红细胞破坏增加等。老年人贫血时头晕可能较为隐匿,容易被忽视。老年人要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贫血问题。对于由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在生活方式上,要注意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头晕。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以改善贫血状况,减轻头晕症状。
总之,贫血是有可能导致头晕的,不同人群贫血致头晕有其各自的特点,在发现头晕等相关症状时,应及时考虑贫血的可能,并进一步排查贫血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贫血状况,缓解头晕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