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经脉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等,具沟通表里上下等生理功能,儿童、女性、老年人及不同生活方式、有病史人群在经络体现及相关注意事项上各有特点,如儿童经络娇嫩手法需轻柔,女性不同生理周期经络气血有变化等,不同人群需依自身情况进行经络相关保健或诊疗。
经脉的组成与分布
人体有十二正经,分别为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它们分布于四肢、躯干等部位,有一定的循行走向和交接规律。十二正经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表里脏腑。还有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它们对十二正经起调节作用,如督脉有“阳脉之海”之称,能总督一身之阳经;任脉有“阴脉之海”之称,能总任一身之阴经。
经络的生理功能
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经络将人体的脏腑、器官、孔窍以及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与胆相表里,其循行路线还经过阴部、小腹、胁肋、咽喉等部位,沟通了肝与这些部位及器官的联系。
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经络的传导,将气血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手太阴肺经,将肺所宣发的气血输送到手及头部等部位。
抗御病邪,保卫机体:经络能使正气输注到体表,起到抵御外邪入侵的作用。当人体受到外邪侵袭时,经络能将病邪信息传递到相应的脏腑等部位,同时通过自身的调节来激发正气进行抗邪。比如当体表受到风邪侵袭时,经络可以引导机体的正气去抵御风邪。
经络在不同人群中的体现及相关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的经络系统相对较为娇嫩,在进行经络相关的保健或诊疗时,手法要轻柔。例如在小儿推拿中,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相应的经络穴位进行操作,要注意力度和部位的准确性,因为儿童的皮肤、肌肉等组织发育尚未完善,过重的手法可能会对儿童造成损伤。
女性:女性在不同生理周期,经络的气血状态会有所变化。如经期时,冲任二脉气血相对较盛,一些与冲任相关的经络穴位的敏感度可能会有所不同。在进行经络相关的养生保健时,要考虑到女性的生理特点,避免在不恰当的时机进行可能影响气血运行的过度刺激。
老年人:老年人的经络气血逐渐衰退,经络的传导功能可能会减弱。在养生保健方面,可以通过适度的经络按摩等方式来促进气血运行,但要注意动作缓慢、轻柔,避免因经络气血不足而导致的不适。同时,老年人若患有一些慢性疾病,其经络状态也会受到疾病的影响,在进行相关经络调理时,需要结合其基础疾病情况谨慎操作。
生活方式不同人群:长期sedentary(久坐)的人群,经络气血运行可能会不畅,容易出现诸如肢体麻木、疲劳等问题。这类人群可以通过适度的运动来促进经络气血运行,如进行一些简单的伸展经络的动作,像太极拳中的一些动作可以较好地疏通经络。而长期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的人群,经络气血消耗较大,需要注意适当的休息和经络调养,以恢复气血平衡。
有病史人群: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经络的气血运行和传导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在涉及经络相关的保健或治疗时,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因不当的经络刺激导致病情波动。例如,患有高血压的人群,在进行头部经络按摩时要注意力度和方法,防止血压波动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