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原因分生理性与病理性,生理性有育龄女妊娠早期激素变化致孕6周左右晨起呕吐12周渐缓、短时间饮食过量或食不洁辛辣油腻刺激致胃扩张或胃肠受刺激、乘车船飞机前庭器官受机械刺激致前庭自主神经反应呕吐伴头晕面色苍白;病理性包括消化系统的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致胃黏膜炎症)、胃溃疡(溃疡面受刺激致胃痉挛蠕动紊乱伴周期性上腹痛)、肠梗阻(肠道内容物障碍致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肠炎阑尾炎(炎症刺激肠道致蠕动异常伴相应部位症状),非消化系统的神经系统的颅内感染(病原体致颅内压升高致喷射性呕吐伴头痛发热意识障碍)、偏头痛(发作伴胃肠道症状)、脑血管意外(病变致呕吐伴偏瘫言语障碍意识改变),代谢性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糖控制不佳致酮体堆积刺激胃肠伴糖尿病表现)、电解质紊乱(失衡致胃肠功能异常伴相应表现);特殊人群中儿童呕吐需防感染性胃肠炎(伴腹泻发热需补水)、孕妇要区分正常妊娠反应与剧吐(剧吐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需就医)、老年人呕吐要警消化道肿瘤脑血管意外(疾病表现不典型需重视检查)。
一、生理性原因
1.妊娠早期:育龄期女性妊娠早期因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升高,一般孕6周左右开始出现呕吐,多在晨起明显,12周左右逐渐缓解,属正常生理现象。
2.饮食因素:短时间内饮食过量致胃过度扩张,刺激胃壁感受器引发呕吐反射;食用不洁、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也可刺激胃肠道导致呕吐。
3.前庭功能紊乱:乘车、船、飞机时,前庭器官受机械性刺激,传入冲动干扰中枢神经,引发前庭自主神经反应,出现呕吐,常伴头晕、面色苍白等表现。
二、病理性原因
(一)消化系统疾病
1.胃部疾病
胃炎:多由幽门螺杆菌(Hp)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引起,胃黏膜炎症刺激胃蠕动及排空功能异常,导致呕吐,常伴上腹部不适、腹痛、恶心等症状。
胃溃疡:胃内溃疡面受胃酸、食物等刺激,引发胃平滑肌痉挛及蠕动紊乱,出现呕吐,多有周期性上腹部疼痛,疼痛与进食相关。
肠梗阻: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肠管扩张、积气积液,刺激肠道神经引起呕吐,典型表现为腹痛、呕吐(呕吐物可为胆汁、粪便样物)、腹胀、停止排气排便。
2.肠道疾病:如肠炎、阑尾炎等,炎症刺激肠道,导致肠道蠕动异常,引发呕吐,同时伴有相应部位的典型症状,如肠炎多有腹泻,阑尾炎初期常表现为脐周疼痛后转移至右下腹。
(二)非消化系统疾病
1.神经系统疾病
颅内感染:如脑炎、脑膜炎,病原体侵袭颅内,引起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导致喷射性呕吐,常伴头痛、发热、意识障碍等表现。
偏头痛:发作时除头部搏动性疼痛外,可伴随胃肠道症状,出现恶心、呕吐,呕吐后部分患者头痛可缓解。
脑血管意外:如脑出血、脑梗死,病变影响颅内神经调节功能,导致呕吐,常伴偏瘫、言语障碍、意识改变等症状。
2.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脂肪分解增加产生大量酮体,体内酸性物质堆积刺激胃肠道,引发呕吐,同时伴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糖尿病典型表现。
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电解质失衡干扰胃肠道正常功能,导致呕吐,可伴随乏力、心律失常等相应电解质紊乱表现。
三、特殊人群呕吐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呕吐需警惕感染性胃肠炎,因儿童胃肠道屏障功能及免疫力相对较弱,易受病毒(如轮状病毒)、细菌感染,除呕吐外常伴腹泻、发热等症状,需注意补充水分以防脱水。
2.孕妇:需区分正常妊娠反应与妊娠剧吐,正常妊娠反应多可自行缓解,而妊娠剧吐呕吐频繁,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需及时就医评估补液等治疗。
3.老年人:老年人呕吐要警惕消化道肿瘤、脑血管意外等,因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疾病表现可能不典型,如消化道肿瘤可无典型腹痛,仅表现为呕吐、体重下降等,需重视并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