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会引发微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大血管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如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和足部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与高血糖、病程、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相关,不同并发症在不同性别等方面可能有一定差异但核心是高血糖导致的损害
一、微血管并发症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血管,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眼前黑影等。研究显示,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一定比例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其发生与血糖控制不佳、病程长短等因素相关,高血糖持续时间越长,发生风险越高,且会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患病概率,女性在妊娠等特殊时期若血糖控制不佳也易诱发该并发症。
2.糖尿病肾病:主要表现为尿蛋白排泄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早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水肿、高血压等表现。其发生与长期高血糖导致肾脏微血管病变有关,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影响,年龄较大、有长期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更易罹患,男性和女性在患病风险上无显著性别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等会加重肾脏负担,增加糖尿病肾病发生风险。
二、大血管并发症
1.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升高,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等。高血糖可导致血脂代谢紊乱、血压升高,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年龄较大的患者、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更高,男性和女性在这方面的易感性虽无绝对差异,但高血压、高血脂等合并症在不同性别患者中的表现及对心血管的影响有所不同,如女性绝经后心血管疾病风险上升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
2.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等。高血糖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弹性减退,易导致脑血管病变。年龄是重要影响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增加,生活方式中缺乏运动、肥胖等会增加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男性和女性在脑血管疾病的具体表现和预后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女性脑出血的某些特点与男性不同,但总体上高血糖对脑血管的损害是共同的机制。
3.下肢血管病变:可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出现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足部溃疡等。高血糖导致下肢血管内皮损伤、动脉粥样硬化,病程较长、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更易发生,年龄较大患者血管弹性下降也增加了发病风险,生活方式中吸烟等会加重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男性和女性在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概率上无本质区别,但不同体型患者的发病情况可能有差异,如肥胖患者下肢血管负担更重。
三、神经病变
1.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肢体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等,以手足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神经病变最为常见。高血糖引起神经纤维变性、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等。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率较高,年龄较大患者神经修复能力差,发病风险增加,长期高盐、高脂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男性和女性在周围神经病变的首发症状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但根本机制是高血糖对神经的损伤。
2.自主神经病变:可累及心血管、消化、泌尿等多个系统,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胃排空延迟、尿失禁或尿潴留等表现。高血糖导致自主神经纤维受损,病程较长、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易发生,年龄因素影响自主神经的功能状态,生活方式中缺乏规律运动等会影响自主神经病变的发展,男性和女性在自主神经病变的具体受累系统表现上可能因生理差异有不同特点,但核心是高血糖对自主神经的损害。
四、足部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由于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易发生足部溃疡、感染、坏疽等。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滋生,足部微小损伤在高血糖下不易愈合,病程较长、血糖控制差、有下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的患者足部并发症风险极高,年龄较大患者足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更差,增加了足部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男性和女性在足部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上无显著差异,但糖尿病足患者中女性在一些慢性溃疡的愈合等方面可能因生理因素有不同的应对情况,日常不注意足部护理如穿不合适鞋子等会明显增加足部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