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水成因多样,需先通过详细检查明确原因,再根据病因治疗,肝脏疾病相关腹水针对肝硬化、肝炎等分别处理,肾脏疾病相关腹水治疗肾病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相关腹水治疗心力衰竭,肿瘤性腹水评估肿瘤后局部治疗等,腹水多致明显症状时可腹腔穿刺放液,不同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妊娠期女性处理腹水需各有注意事项。
一、明确腹水原因
腹水是指腹腔内积聚了过多的液体,其成因多样。比如肝脏疾病,像肝硬化可导致肝功能减退,进而使白蛋白合成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促使液体漏入腹腔;门静脉高压也会使得腹腔内血管压力升高,液体渗出增加。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会因大量蛋白尿导致低蛋白血症,引发腹水。心血管疾病中,慢性右心衰竭时,体循环淤血,静脉压升高,也可引起腹水。肿瘤性因素,如腹腔内的恶性肿瘤转移种植,会刺激腹膜产生大量渗出液形成腹水。不同病因导致的腹水,后续处理方式有所不同,所以首先要通过详细检查,如血液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腹部超声、CT等明确腹水产生的原因。
二、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一)针对肝脏疾病相关腹水
1.肝硬化相关腹水
一般首先采取限制钠、水摄入的措施,因为减少钠的摄入可以减轻水钠潴留。通常每日钠摄入量应限制在2g以下,水摄入量限制在1000ml左右(如有低钠血症则水摄入量应限制在500ml以内)。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利尿剂,如螺内酯联合呋塞米,螺内酯为保钾利尿剂,呋塞米为排钾利尿剂,两者联合使用可以起到较好的利尿效果,并且能维持电解质平衡。
如果患者符合条件,还可考虑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等介入治疗方法,改善门静脉高压状况,减少腹水产生。
2.肝炎相关腹水
首先要针对肝炎进行病因治疗,比如乙肝肝炎需要根据病情使用抗病毒药物,像恩替卡韦等抑制病毒复制,控制肝炎病情进展,从而有助于减少腹水产生。同时也需要采取与肝硬化腹水类似的限制钠水摄入、合理使用利尿剂等措施处理腹水。
(二)针对肾脏疾病相关腹水
对于肾病综合征导致的腹水,主要是治疗肾病综合征本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减少蛋白尿,随着蛋白尿减少,低蛋白血症改善,腹水也会相应减轻。同时同样需要限制钠水摄入,使用利尿剂等处理腹水。
(三)针对心血管疾病相关腹水
慢性右心衰竭导致的腹水,主要是治疗心力衰竭。使用利尿剂减轻心脏前负荷,如使用呋塞米等,同时使用改善心脏功能的药物,如地高辛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从而减少体循环淤血,减轻腹水。
(四)针对肿瘤性腹水
如果是肿瘤性腹水,首先要评估肿瘤情况,对于可以手术的肿瘤尽量手术切除,不能手术的可以考虑腹腔内灌注化疗药物等局部治疗手段控制肿瘤,减少腹水产生。同时也需要进行对症的支持治疗,如补充白蛋白等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腹水形成。
三、腹腔穿刺放液
当腹水较多,引起明显腹胀、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可进行腹腔穿刺放液。但放液量不宜过多过快,一次放液量一般不超过3000-6000ml,以免引起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放液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等变化。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在处理腹水时要更加谨慎。使用利尿剂时要密切监测电解质,因为老年人电解质调节能力差,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在进行腹腔穿刺放液时,要严格控制放液量和速度,防止因腹压骤降引起心脑血管意外等情况。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营养状况,适当补充白蛋白等营养物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二)儿童
儿童出现腹水相对较少见,一旦出现多有特殊病因,如先天性疾病等。在处理时要格外谨慎,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尽量选择对儿童影响小的治疗方式。腹腔穿刺放液在儿童中更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规范,防止对儿童生长发育等造成不良影响。
(三)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出现腹水需要特别谨慎,治疗腹水时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限制钠水摄入等一般治疗需要在不影响胎儿营养的前提下进行。药物使用要选择对胎儿安全的药物,腹腔穿刺放液等操作要非常谨慎,需多学科会诊制定治疗方案,确保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