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血糖会对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眼部及足部等多个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如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引发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抑制免疫系统功能易致感染、增加白内障发生风险、引发足部神经和血管病变致溃疡感染甚至坏疽等,所以严格控制血糖以降低相关并发症风险至关重要,不同人群应依自身特点采取相应血糖控制措施。
一、对血管系统的损害
1.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高血糖会使血液中葡萄糖水平升高,长期如此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受损后,脂质等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会使血管狭窄、弹性降低,影响血液正常流动。例如,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时,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可能出现心绞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心肌梗死;脑血管发生粥样硬化则可能导致脑梗死,出现偏瘫、言语障碍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不同年龄的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速度可能不同,一般来说,老年人群由于血管本身的退行性变,加上高血糖的长期作用,更容易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男性和女性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女性在绝经前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相对风险较低,但绝经后风险会明显上升。有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缺乏运动的人群,高血糖对血管的损害会更加严重。
2.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糖会影响视网膜的微血管,导致视网膜血管渗漏、出血、新生血管形成等。早期可能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导致失明。儿童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也可能较快出现视网膜病变,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高血糖对微血管的损伤可能更具破坏性;老年糖尿病患者则可能在长期高血糖基础上逐渐出现视网膜病变相关症状。
糖尿病肾病:肾脏的微血管在高血糖作用下,会发生肾小球硬化等病变,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早期可能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若不及时控制血糖等,病情进展可发展为大量蛋白尿、肾衰竭等。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时间和进展速度有所不同,一般病程较长的患者更易出现,男性和女性在糖尿病肾病的易感性上无显著性别差异,但合并高血压等其他疾病时风险会增加。
二、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1.周围神经病变:高血糖会损伤周围神经,主要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等。患者可能会出现四肢末端的异常感觉,影响日常生活和运动功能。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本身的老化,加上高血糖的长期影响,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儿童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长期不稳定,也可能出现周围神经病变,但相对少见。男性和女性在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上无明显性别差异,但有长期高血糖病史且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风险更高。
2.自主神经病变:可影响心血管、消化、泌尿等多个系统。例如,心血管系统方面可能出现静息心率加快、直立性低血压等;消化系统可能有胃肠蠕动减慢,导致便秘、腹泻等;泌尿系统可能出现尿失禁、尿潴留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表现和严重程度会有所不同,一般病程较长、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更易发生自主神经病变。
三、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高血糖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例如,皮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等的发生率会增加。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高,为细菌等病原体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免疫系统功能受抑制,难以有效抵御病原体入侵。老年糖尿病患者本身免疫力相对较低,加上高血糖的影响,感染风险更高;儿童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也会出现免疫系统功能受影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男性和女性在感染易感性上无显著差异,但有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等的患者,感染风险会进一步升高。
四、对眼部的其他损害
除了视网膜病变外,高血糖还可能导致白内障的发生风险增加。高血糖会影响晶状体的代谢,使晶状体混浊,从而引发白内障。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发生时间和进展速度不同,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作用,白内障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且病情可能进展更快。
五、对足部的损害
高血糖会导致足部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使患者足部感觉减退、血液循环差,容易发生足部溃疡、感染甚至坏疽。例如,患者可能因足部轻微创伤而不易察觉,进而发展为严重的足部感染,甚至需要截肢。糖尿病足的发生在老年患者中更为常见,因为老年患者血管和神经病变相对更严重,同时行动不便可能增加足部受伤的机会;儿童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情况较少,但如果有足部损伤且血糖控制不佳,也可能出现相关问题。男性和女性在糖尿病足的发生上无明显性别差异,但有糖尿病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的患者风险更高。
总之,糖尿病高血糖会对身体多个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因此严格控制血糖对于预防和减少高血糖带来的不良后果至关重要。不同人群在面对高血糖的影响时,应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血糖控制措施,以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