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可理解为人体内津液代谢失调所产生的病理产物。
湿气是一种中医理论概念,是自然界中气候潮湿、食肉等是湿气的来源,湿邪过重则易伤阳气。它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住潮湿等外界湿邪侵入人体所致,比如在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人们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就容易感受外湿。
内湿则主要是由于脾虚运化功能失常,导致水湿在体内停滞积聚。脾主运化,负责将食物和水液转化为精微物质并输布到全身。
当脾的功能减弱时,水液代谢就会出现障碍,从而产生内湿。湿气重的人常常会感觉身体困重、四肢乏力、食欲不振、大便黏腻不爽、舌苔厚腻等。中医常通过健脾祛湿的方法来调理,如食用薏米、红豆、山药等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食物,或者采用艾灸、拔罐等中医外治法来祛除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