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和自闭症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名称,医学上统一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
孤独症这一术语源于医学专业领域,强调疾病的核心特征为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而自闭症则是大众更常用的俗称,二者本质指向同一神经发育障碍。该疾病病因复杂,涉及遗传、环境及神经生物学等多因素交互作用,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从轻度社交困难到严重语言及行为障碍均可能存在。国际诊断标准(如DSM-5)已将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等亚型统一纳入孤独症谱系障碍范畴,强调以“谱系”概念描述症状的连续分布特征,而非绝对划分不同疾病类型。
若儿童出现12月龄仍无有意义语言、16月龄不会指认常见物品、2岁后仍回避眼神交流或缺乏共同注意能力等“预警信号”,建议尽早前往儿童发育行为专科或精神心理科就诊。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6岁前是关键治疗窗口期,需通过个性化行为训练、家庭支持及必要时药物辅助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