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复杂的精神障碍,其特点是患者经历情绪在抑郁和躁狂(或轻躁狂)之间反复交替发作,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及人际关系等多方面产生严重影响。
躁狂发作时,患者会出现情绪高涨,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睡眠需求减少,思维敏捷,语速加快,同时伴有活动增多,如频繁参与社交活动、购物冲动、制定不切实际的计划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而抑郁发作时,患者则表现为情绪低落,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失去兴趣,自责自罪,食欲和睡眠紊乱,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甚至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
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有关。遗传因素在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其家族遗传度较高。神经生物学方面,大脑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多巴胺等失衡可能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有关。此外,应激性生活事件、人格特质等心理社会因素也可能触发或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