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有腹痛腹胀反复发作、排便习惯异常改变、消化不良与早饱感、肠鸣音亢进或减弱、情绪相关症状加重等。
1、腹痛腹胀反复发作
胃肠功能紊乱者常出现无明显规律的腹痛,部位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进食后或情绪波动时加重。腹胀感持续存在,尤其在餐后明显,部分人伴随腹部鼓胀,轻拍有“空响”或“实音”,排气或排便后暂时缓解。
2、排便习惯异常改变
表现为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或长期单一症状。便秘者排便困难、粪便干硬如羊粪,每周排便少于3次;腹泻者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甚至更多,粪便呈糊状或水样,无脓血黏液。部分人排便前有急迫感,便后仍有未排尽感。
3、消化不良与早饱感
进食少量食物后即感胃部饱胀,伴随嗳气、反酸、恶心,甚至呕吐未消化食物。上腹部灼热感或隐痛常见,空腹时减轻,进食后加重。长期消化不良可能导致体重下降、营养不良,但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证据。
4、肠鸣音亢进或减弱
肠道蠕动异常时,可听到腹部频繁的“咕噜”声(肠鸣音亢进),尤其在饥饿或排便前明显;部分人表现为肠鸣音减弱,腹部几乎无声,伴随腹胀加重,提示肠道动力不足或麻痹。
5、情绪相关症状加重
胃肠功能紊乱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焦虑、抑郁或压力过大时,症状显著加重。表现为腹痛频率增加、腹泻或便秘更顽固,甚至出现躯体化症状(如头痛、心悸),但医学检查无异常发现。
若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或伴随发热、贫血、黑便、血便、腹部包块等“报警症状”,可能提示炎症性肠病、肠结核、肿瘤等器质性疾病,需立即就诊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