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胆固醇血症可能是饮食结构失衡、遗传因素影响、代谢功能异常、慢性疾病共病、药物副作用干扰等原因引起的。
1、饮食结构失衡
长期高脂饮食,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如动物油脂、油炸食品)和反式脂肪酸(如烘焙食品、人造奶油)摄入过量,会直接导致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同时,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如全谷物、蔬菜摄入少)会减少胆固醇的肠道排泄,进一步加剧血脂异常。
2、遗传因素影响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典型遗传性疾病,由LDL受体基因突变导致胆固醇清除能力下降,患者常在青少年期出现严重高胆固醇血症,即使严格控制饮食仍难以达标。此外,多基因遗传因素也可能通过影响脂质代谢相关酶活性,使个体对高脂饮食更敏感。
3、代谢功能异常
肥胖人群脂肪组织过度堆积,会释放游离脂肪酸和炎症因子,干扰肝脏对胆固醇的合成与排泄平衡。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因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胆固醇分解代谢减慢,常伴随总胆固醇和LDL-C升高。
4、慢性疾病共病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会抑制LDL受体活性,减少胆固醇清除;同时高血糖状态会加速血管内皮损伤,促进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慢性肾病患者因肾脏排泄功能下降,脂质代谢产物清除减少,也易合并高胆固醇血症。
5、药物副作用干扰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会促进脂肪重新分布,增加肝脏胆固醇合成;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能通过降低脂蛋白酶活性,减少甘油三酯分解,间接影响胆固醇代谢。部分抗抑郁药和免疫抑制剂也可能导致血脂异常。
若体检发现总胆固醇>6.2mmol/L或LDL-C>4.1mmol/L,或合并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需及时进行血脂全套、甲状腺功能、肝脏超声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