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尿失禁怎么办
老年尿失禁需个体化治疗,其分类包括压力性、急迫性、混合性及充盈性尿失禁,病因与盆底肌肉松弛、前列腺增生、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多种因素相关,明确类型需通过详细病史询问及检查。治疗上优先非药物干预,如盆底肌训练、膀胱训练及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需权衡利弊,抗胆碱能药物、雌激素替代治疗及α受体阻滞剂各有适应证与注意事项;特殊人群如合并糖尿病、认知障碍及行动不便者需针对性管理;手术治疗如尿道中段悬吊术、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及骶神经调控术有严格适应证与风险;长期随访与并发症预防方面,需定期复查尿常规、泌尿系超声,做好皮肤护理。患者及家属需全程参与管理,定期随访。
一、明确老年尿失禁的分类与病因
老年尿失禁可分为压力性尿失禁(咳嗽、打喷嚏时漏尿)、急迫性尿失禁(尿频、尿急伴漏尿)、混合性尿失禁(两者兼有)及充盈性尿失禁(膀胱过度充盈后漏尿)。其病因与年龄增长导致的盆底肌肉松弛、前列腺增生(男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女性)、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脑卒中)及长期便秘等因素相关。需通过详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如肛门指诊评估盆底功能)、尿常规及尿动力学检查明确类型,避免盲目干预。
二、非药物治疗的优先选择
1.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
每日3组,每组10~15次收缩-放松动作,每次持续5~10秒。需长期坚持,6~8周可见初步效果。适用于压力性尿失禁,但需排除急性尿路感染或盆腔手术恢复期患者。
2.膀胱训练
通过延迟排尿时间(如初始1小时排尿一次,逐步延长至2~3小时)提高膀胱容量,需配合排尿日记记录时间及尿量。急迫性尿失禁患者需避免咖啡因、酒精摄入,因其可能加重症状。
3.生活方式调整
肥胖者需减重(BMI目标18.5~24.9kg/m²),便秘患者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25~30g/d)及水分补充(1.5~2L/d)。吸烟者需戒烟,因其可能诱发咳嗽加重压力性尿失禁。
三、药物治疗的适应证与注意事项
1.抗胆碱能药物(如托特罗定)
适用于急迫性尿失禁,但可能引发口干、便秘等副作用。需监测认知功能,尤其对75岁以上或合并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需评估风险-收益比。
2.雌激素替代治疗(局部用)
适用于绝经后女性,可改善尿道黏膜萎缩。但需排除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病史,用药期间每3~6个月复查乳腺及盆腔超声。
3.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
主要用于男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尿失禁,但可能引发体位性低血压。需监测血压,尤其合并高血压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的患者。
四、特殊人群的针对性管理
1.合并糖尿病者
需严格控制血糖(HbA1c<7%),避免神经源性膀胱加重尿失禁。建议每半年筛查尿微量白蛋白,评估糖尿病肾病风险。
2.认知障碍患者
需简化治疗方案,优先选择行为干预。药物需家属监督服用,避免漏服或重复用药。可考虑使用尿垫或集尿器,减少皮肤浸渍风险。
3.行动不便者
需改造居家环境,如卫生间安装扶手、使用便携式便器。定期评估皮肤完整性,预防压疮。
五、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与风险
1.尿道中段悬吊术(TVT/TOT)
适用于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但可能引发排尿困难、网片侵蚀等并发症。需排除膀胱出口梗阻、盆腔放疗史患者。
2.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
适用于男性严重尿失禁,但需长期随访,感染率约5%~10%。需评估患者手部功能,确保术后可自行操作开关。
3.骶神经调控术
适用于难治性混合性尿失禁,但需分两期进行(一期测试、二期永久植入)。费用较高,需医保覆盖评估。
六、长期随访与并发症预防
1.每3~6个月复查尿常规,预防尿路感染。
2.每年进行泌尿系超声,评估残余尿量(正常<50ml)。
3.皮肤护理:每日清洗会阴部,使用pH5.5的弱酸性清洁剂。失禁性皮炎患者可外用氧化锌软膏或含银离子敷料。
老年尿失禁需个体化治疗,优先非药物干预,药物治疗需权衡利弊,手术治疗需严格评估适应证。患者及家属需参与全程管理,定期随访,预防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