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子宫收缩乏力表现为子宫松软轮廓不清阴道流血增多,常见原因有子宫过度膨胀、子宫肌纤维损伤、产妇精神因素及合并基础疾病,评估需监测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及出血量,处理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干预、手术干预,高龄产妇需严密监测,有基础疾病者兼顾基础疾病与贫血处理。
一、定义
剖宫产术后子宫肌层未能正常收缩以有效控制出血的状况,表现为子宫松软、轮廓不清,阴道流血量增多。
二、常见原因
1.子宫过度膨胀:多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等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产后肌纤维回缩能力减弱,致子宫不收缩。2.子宫肌纤维损伤:剖宫产手术中肌层切开过深、缝合不当等造成子宫肌纤维损伤,影响子宫收缩功能。3.产妇精神因素:剖宫产时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抑制子宫收缩。4.产妇合并基础疾病: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贫血等,影响子宫肌层收缩性能。
三、评估要点
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产妇血压、心率、呼吸,及时发现失血性休克迹象。2.子宫收缩情况评估:触诊子宫底,判断子宫硬度、轮廓,子宫松软、轮廓不清提示子宫不收缩。3.出血量测量:准确测量阴道出血量,评估失血程度。
四、处理措施
1.药物治疗:使用宫缩剂(如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通过静脉滴注等方式给药。2.非药物干预:手法按摩子宫促进肌层收缩;必要时采用宫腔纱条填塞,压迫止血促子宫收缩。3.手术干预:处理无效时,可能需行子宫动脉结扎、髂内动脉结扎甚至子宫切除术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产妇:子宫肌层弹性及收缩功能相对较差,术后需严密监测子宫收缩及出血情况,及时采取干预,避免严重并发症。2.有基础疾病产妇: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者处理子宫不收缩需兼顾基础疾病控制;合并贫血者,评估贫血对子宫收缩及恢复的影响,必要时配合输血纠正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