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病毒分HSV-1和HSV-2两型,HSV-1常经密切接触通过皮肤或黏膜微小破损处侵入致口周等部位疱疹,HSV-2主要性接触传播且有母婴垂直传播风险,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呼吸道黏膜侵入引发水痘,初次感染后部分病毒潜伏神经节,小儿免疫系统未成熟、抵抗力弱、皮肤屏障不完善及有不良习惯易感染,周围有传染源时密切接触小儿易被感染发病。
一、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相关因素
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分为HSV-1和HSV-2两型。
HSV-1传播途径及机制:HSV-1常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例如小儿与感染HSV-1的成人亲吻、共用餐具或毛巾等,病毒可通过皮肤或黏膜的微小破损处侵入,在局部上皮细胞内增殖,随后引发口周等部位的疱疹。
HSV-2传播途径及机制:HSV-2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但也存在母婴垂直传播风险,胎儿在分娩过程中接触产道内的HSV-2病毒时可被感染,从而引发相应部位的疱疹。
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相关因素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
初次感染传播与发病:病毒经呼吸道黏膜侵入人体,进入人体后在局部淋巴结增殖,随后进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病毒进一步侵袭皮肤及内脏等组织,从而引发水痘。
潜伏与复发机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后,部分病毒可潜伏在神经节内,当小儿免疫力降低时(如患其他疾病、过度疲劳等),病毒可再次激活,沿神经纤维移动至皮肤,导致带状疱疹的发生。
三、小儿自身及环境相关因素
小儿自身因素: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抵抗力较弱,皮肤屏障功能相对不完善,更容易遭受疱疹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若小儿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如不注意个人卫生等,会增加感染疱疹病毒的几率。
环境因素:若周围存在疱疹病毒传染源,小儿在密切接触传染源后,如与患有疱疹的患者近距离接触等,易被疱疹病毒感染而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