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接触外源性物质致的炎症反应,病因分原发性刺激与变态反应性,临床表现为接触部位红斑丘疹水疱等,依据明确接触史及典型表现诊断,治疗需脱离接触物,轻度皮损用炉甘石洗剂等,炎症轻无渗液用糖皮质激素乳膏,有渗液用硼酸溶液湿敷,严重泛发者短期口服抗组胺药,预防要了解过敏史、选温和物品并先小面积试用、教育不接触不明物,特殊人群婴幼儿处理轻柔且皮损不缓解及时就医。
一、定义与病因
小儿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病因分为两类,一是原发性刺激,如强酸、强碱等直接损伤皮肤;二是变态反应性,多为Ⅳ型迟发型变态反应,常见接触物包括植物(如漆树、毒葛)、化妆品、金属(如镍)、洗涤剂等。
二、临床表现
接触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水疱,严重时可肿胀、糜烂、渗出,边界多较清晰,伴有不同程度瘙痒,婴幼儿因搔抓可能加重皮损。
三、诊断
主要依据明确的接触史及典型临床表现,一般通过询问患儿接触过的物质、观察皮损特征即可诊断,必要时可进行斑贴试验协助明确过敏原。
四、治疗原则
(一)脱离接触物
立即停止接触可疑致敏或刺激性物质,用清水轻柔清洗接触部位,去除残留物质。
(二)局部治疗
轻度皮损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等安抚止痒;炎症较轻、无渗液时可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有渗液时先用3%硼酸溶液湿敷。
(三)系统治疗
病情严重、泛发者可短期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但需严格遵医嘱,避免低龄儿童滥用。
五、预防措施
1.了解小儿过敏史,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
2.选择温和、无刺激的衣物、护肤品,新换用物品先小面积试用。
3.教育小儿不随意接触不明植物、化学物质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皮肤娇嫩,处理时应格外轻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若皮损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由专业医师评估调整治疗方案,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确保小儿舒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