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不集中表现为学习或日常活动中难始终保持集中且不同年龄有差异,活动过多常显不安宁活动量超同龄水平且不同性别有体现及随年龄变化,冲动任性表现为难等待轮流、冲动行事影响人际关系等。
一、注意力不集中表现
在学习或日常活动中,难以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例如:学龄期儿童在课堂上常不能专心听讲,易被周围无关事物吸引;写作业时易分心,频繁切换任务,导致作业耗时过长且错误较多;即使是感兴趣的活动也难以持久维持注意力,如玩游戏时易被其他事情打断。这种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会显著影响其学业表现和日常生活中的任务完成效率,且可能因年龄不同有所差异,学龄前儿童可能表现为对感兴趣的事物专注时间短,难以参与需要持续注意力的活动。
二、活动过多表现
常常显得不安宁,活动量超出同龄儿童的正常水平。例如: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坐不住,频繁离座;难以安静地参与游戏或休闲活动,总是不停奔跑、攀爬或做出过度喧闹的行为;即使处于需要安静的场合(如图书馆、诊室)也难以克制自己的活动,持续做出小动作或来回走动等。这种活动过多的表现可能在不同性别中有所体现,一般男孩可能相对更突出,但并非绝对,女孩也可能存在活动过多的情况,且随年龄增长,活动过多的表现形式可能会有所变化,学龄期后可能从明显的肢体活动过多逐渐转变为思维上的躁动不安等。
三、冲动任性表现
难以等待轮流,常未经思考就抢先行动或打断他人。例如:在排队等待时容易不耐烦,不等轮到自己就急于参与;在交流时常打断别人说话,不顾及他人感受;做事情缺乏计划性,常凭一时冲动行事,不考虑后果,比如未经允许就拿他人物品、在危险场合随意奔跑等。这种冲动任性的表现会影响其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不同年龄阶段的冲动表现形式有差异,幼儿期可能更多表现为行为上的冲动,学龄期后可能在语言和决策等方面体现出冲动任性,且与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若家庭过度纵容或教育方式不当可能会加重这种冲动任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