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惊厥分单纯性与复杂性,单纯性发作多在体温骤升时现全身对称性抽搐且持续短、发作后恢复好,复杂性发作时长超且易复发、有神经异常表现,婴幼儿期有特殊表现年长儿更接近成人典型,有病史儿童体温达一定值需降温并熟悉发作处理要遵安全原则。
一、单纯性高温惊厥症状
1.发作时表现:多在体温骤然升高(通常体温≥38.5℃)时出现全身对称性抽搐,表现为四肢肌肉强直性或阵挛性抽动,意识突然丧失,双眼上翻或凝视,面部可能呈现发绀状态,发作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例如,患儿体温快速上升过程中,突然出现肢体不自主抽动、眼神呆滞等情况。
2.发作后状态:发作停止后患儿意识可迅速恢复,一般无神经系统异常体征残留,精神状态多能较快恢复如常。
二、复杂性高温惊厥症状
1.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时间较长,超过15分钟,可能为局灶性发作,即抽搐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如单侧肢体抽动等。
2.复发情况:24小时内有复发现象,相较于单纯性高温惊厥复发概率更高。
3.伴随表现:可能伴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如发作后仍有嗜睡、头痛等情况,或存在神经系统体征异常,如单侧肢体肌力减弱等。
三、不同年龄段表现差异
1.婴幼儿期:除上述典型惊厥表现外,可能出现眼球震颤、斜视等特殊表现,因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惊厥发作时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仍以体温骤升时出现的全身性或局灶性肌肉抽动为主要特征。
2.年长儿期:表现相对更接近成人典型惊厥表现,全身抽搐症状较为明显,意识丧失情况较清晰,但同样遵循体温骤升时发作的特点,需关注体温与惊厥发作的关联。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有高温惊厥病史的儿童,在体温升高过程中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一旦体温达到38℃左右就需采取适当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为主),避免体温急剧上升诱发惊厥。同时,家长需熟悉惊厥发作时的处理方法,如将患儿头部偏向一侧防止窒息等,但应避免自行给患儿使用不恰当药物,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保障患儿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