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裂治疗分保守与手术,保守需专业人员复位,用石膏等固定并固定期做未固定关节活动、解除后循序渐进功能锻炼,手术用于移位明显等情况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且术后要护理与康复,儿童固定要合适、康复遵医嘱,老年人需补钙防并发症,妊娠期女性选对胎儿影响小方式且锻炼适度。
一、保守治疗
1.复位:对于无明显移位或经手法复位可恢复对位的骨裂,由专业医护人员通过手法或牵引等方式将移位的骨端恢复至正常解剖位置,复位成功是后续治疗的关键基础,需确保骨的对位对线良好以利于愈合。
2.固定:常用石膏固定、支具固定等方式。固定目的是维持骨裂部位稳定,防止再次移位,促进骨痂生长。固定时长依据骨裂部位及愈合情况而定,一般上肢骨裂固定约4~6周,下肢骨裂可能需6~8周甚至更长时间,固定期间需密切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及感觉情况。
3.康复锻炼:固定期间需进行未固定关节的主动活动,以维持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固定解除后逐步开展受伤部位的功能锻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通过康复锻炼恢复肢体功能,锻炼过程中要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裂部位再损伤。
二、手术治疗
1.适应情况:当骨裂移位明显,手法复位无法达到满意对位,或骨裂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等情况时,需采取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常见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开暴露骨裂部位,利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骨裂端,恢复骨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术后需注重伤口护理,预防感染,同时按照医生指导开展康复锻炼。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骨裂愈合能力较强,但仍需及时规范治疗。固定时要选用合适固定方式,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康复锻炼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儿童自我约束能力有限,要防止不恰当活动影响恢复。
2.老年人:老年人骨裂愈合较慢且常伴骨质疏松,治疗中除常规固定与康复锻炼外,需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以促进骨质修复;同时要预防卧床相关并发症,如肺炎、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因其活动能力下降,需家人协助做好护理。
3.妊娠期女性:骨裂治疗时要兼顾胎儿安全,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固定方法选择需综合考虑孕妇与胎儿情况,康复锻炼要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影响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