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血行播散所致因小儿免疫等特点易发病早期有性格改变等结核中毒症状进展有颅内压增高、惊厥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征等表现病史接触史重要实验室检查见脑脊液压力增高等异常影像学可见脑膜强化等改变抗结核遵早期等化疗原则并对症支持治疗预后与年龄病情等相关预防需控制传染源接种卡介苗增强免疫力及密切观察有接触史小儿。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血行播散所致。小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婴幼儿血-脑屏障功能欠佳,更易让结核分枝杆菌定植繁殖于中枢神经系统。
二、临床表现
1.早期表现:小儿可出现性格改变,如烦躁、易怒或精神萎靡等,还伴有低热、盗汗、食欲减退、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
2.病情进展表现:会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头痛、呕吐,婴儿可前囟饱满、膨隆;进而可发生惊厥、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阳性。
三、诊断
1.病史:有结核接触史等情况需重点关注。
2.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可无色透明或呈毛玻璃样,白细胞数增多且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脑脊液中找到结核分枝杆菌可确诊,但阳性率较低。
3.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可见脑膜强化、脑实质结核瘤等改变。
四、治疗
1.抗结核治疗: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化疗原则,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
2.对症支持治疗:进行降颅压等处理,如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
五、预后
预后与患儿年龄、病情轻重、治疗是否及时等相关。早期诊断、合理治疗者预后相对较好,延误诊断和治疗可致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如脑积水、肢体瘫痪、智力低下、癫痫等。
六、预防
1.控制传染源:及时发现和治疗传染性肺结核患者。
2.预防接种:普及卡介苗接种,对预防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有一定作用。
3.增强免疫力:加强小儿营养,提升机体免疫力。对于有结核密切接触史的小儿,需密切观察,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查排查结核性脑膜炎。小儿因自身免疫等特点,在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发展及治疗预后中具特殊性,需关注小儿营养状况、免疫状态等对疾病的影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