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遗症常见有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肌肉萎缩、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儿童骨折要关注生长发育用轻柔康复锻炼,老年人需注重营养支持康复循序渐进,预防需早期规范治疗及在医生指导下早期开展科学康复锻炼依阶段增加活动量范围。
一、骨折后遗症常见类型及表现
1.关节僵硬:骨折后长期固定可致关节周围组织粘连,影响关节活动度。研究显示,骨折后制动超2-3周易引发此问题,不同年龄人群恢复能力有差异,儿童因生长发育潜力恢复相对较快,但仍需及时康复干预,表现为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屈伸不利等。
2.创伤性关节炎:多由骨折后关节面不平整或复位不良所致,长期可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老年患者因关节软骨本身存在退变基础,相较其他人群更易发生该后遗症。
3.肌肉萎缩:骨折后患肢活动减少引发肌肉废用性萎缩,年轻人肌肉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长期不活动也会明显萎缩,表现为患肢肌肉体积变小、力量减弱。
4.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与局部血运、骨折类型等因素相关,高龄患者、糖尿病患者等因自身代谢或血管条件等问题,发生风险增加,表现为骨折处长期未达到预期愈合状态,愈合时间超出正常范围。
二、不同人群骨折后遗症特点及应对
1.儿童:骨折后需尤其关注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康复时应选择适合儿童的轻柔康复锻炼方式,因儿童骨骼处于生长阶段,不当康复可能影响骨骼正常发育,家长需配合医护人员引导儿童进行适度活动以预防关节僵硬等后遗症。
2.老年人:需注重营养支持,保证充足蛋白质、钙等摄入以促进骨折恢复及减少后遗症发生,同时因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康复锻炼需循序渐进,关注关节保护,避免过度活动加重创伤性关节炎等问题,且要密切监测基础疾病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三、预防骨折后遗症的要点
1.早期规范治疗:骨折后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规范复位、固定等治疗,确保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为骨折愈合创造有利条件,这是预防后遗症的基础。
2.合理康复锻炼:在医生指导下早期开展科学的康复锻炼,根据骨折恢复阶段逐步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如骨折初期可进行肌肉等长收缩锻炼,后期逐步过渡到关节活动度及肌力训练,有助于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