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受遗传因素影响具较高遗传性,神经生物学方面存在神经递质失衡及额叶、基底节等脑区结构异常,家庭环境中父母关系不睦、教育方式不当及家庭环境条件差等有影响,心理社会因素里早期重大生活事件、学业与环境压力会作用,孕期及围生期母亲吸烟饮酒等并发症及营养缺乏铁锌等营养素均可能导致儿童多动症发生。
一、遗传因素
大量遗传学研究证实儿童多动症具有较高遗传性,家系调查显示若父母一方患病,子女患病风险较普通人群显著升高,同卵双生子同病率远高于异卵双生子,遗传度可达75%~91%,提示基因遗传在儿童多动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二、神经生物学因素
1.神经递质失衡:大脑中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功能不足可影响注意力、冲动控制等功能调节,例如多巴胺系统功能异常会干扰大脑对行为的精准调控,导致儿童出现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多动症相关表现。
2.脑部结构异常:额叶、基底节等脑区发育异常或体积改变与儿童多动症相关,这些脑区在神经调控中起关键作用,其结构或功能异常会影响对行为的有效管理,引发多动症症状。
三、家庭环境因素
1.家庭关系与教育方式:父母关系不和睦、经常争吵打骂,或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过度溺爱、过于严厉),均可能增加儿童患多动症风险。不良家庭氛围及不合理教育易干扰儿童心理及行为发育,破坏神经调节平衡。
2.家庭环境条件: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居住环境拥挤等间接因素也可能通过影响儿童心理状态及生活稳定性,对多动症发病产生影响。
四、心理社会因素
1.重大生活事件:早期经历父母离异、亲人离世、遭受校园欺凌等重大生活事件,会给儿童心理带来不良刺激,干扰神经发育及情绪行为调节,易诱发多动症相关症状。
2.学业与环境压力:学业压力过大、学习环境不良(如噪音多、干扰因素多)等,会促使儿童出现注意力分散、冲动等表现,长期积累可能引发多动症。
五、孕期及围生期因素
母亲孕期吸烟、饮酒、感染、接触有害物质,或早产、低出生体重、窒息等围生期并发症,均会增加儿童患多动症的可能性,这些因素可影响胎儿神经发育过程,导致出生后出现相关症状。
六、营养因素
缺乏铁、锌等某些营养素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发育,与儿童多动症发生存在关联,例如铁参与神经递质合成及氧运输,锌对神经细胞功能维持重要,缺乏时可能干扰神经调控机制,增加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