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打乒乓球时因快速移动等动作易失衡摔倒致骨折,常见部位有腕部、肘部、踝部等,现场需停止活动、简单包扎伤口并固定受伤部位,就医行影像学等检查,治疗分保守与手术,康复要遵计划、定期复查,儿童、老人、女性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试打乒乓球摔骨折的常见机制
试打乒乓球时因运动中快速移动、转身、接球等动作易致身体失衡摔倒,外力作用下骨骼承受超过极限应力引发骨折,运动姿势不当(如错误落地姿势)、场地不平整等为常见诱因。
二、常见骨折部位
1.腕部骨折:运动中伸手撑地易致桡骨远端骨折,成年人多发,儿童可出现骨骺损伤。
2.肘部骨折:摔倒时手臂撑地可引发肱骨髁上骨折,儿童因肘部骨骼发育特点该部位骨折相对常见。
3.踝部骨折:运动中踝关节扭转等可致内外踝骨折,中老年人群因骨质疏松骨折损伤程度可能加重。
三、现场初步处理
1.停止活动,避免受伤部位二次损伤,若有伤口简单包扎止血,勿随意去除伤口异物。
2.用夹板或硬纸板等固定受伤部位,固定范围超骨折部位上下关节,保持受伤肢体稳定,减少疼痛与进一步损伤。
四、就医检查与诊断
1.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平片初步判断骨折部位、类型,复杂骨折需CT及三维重建明确细节(如关节内骨折情况)。
2.医生结合受伤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结果确定骨折具体情况,包括骨折移位程度、是否合并周围软组织损伤等。
五、治疗方式
1.保守治疗:骨折端无明显移位或复位后位置良好者,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固定时间依骨折部位和愈合情况而定,一般数周至数月。
2.手术治疗:骨折移位明显、累及关节面影响关节功能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时,行手术治疗,通过内固定装置恢复骨骼正常解剖结构。
六、康复注意事项
1.遵循康复计划:在医生指导下开展康复训练,早期以肌肉收缩等非负重训练为主,逐步过渡到关节活动度与负重训练,训练循序渐进,防骨折再移位。
2.定期复查:通过影像学检查监测骨折愈合情况,依愈合进度调整康复方案,骨折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等需定期复查。
七、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骨骼处生长发育阶段,需密切关注骨骺损伤,康复训练轻柔且重促骨骼健康发育,防影响正常生长。
2.老年人:多伴骨质疏松,骨折后除骨折本身治疗外,重视抗骨质疏松,康复期防跌倒,加强营养支持促愈合与恢复。
3.女性:运动时需充分热身,选合适装备,运动中关注自身状态,不适及时停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