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骨骨折内固定适用于移位明显的关节内骨折等需通过内固定恢复解剖结构以促进功能恢复的情况,依据骨折类型选取适配内固定材料,依骨折部位选合适入路,通过牵引等方法精准复位,将适配内固定材料准确放置固定,术后早期开展肩关节被动活动及上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后期逐步增加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与力量训练,老年人防骨折再移位及骨质疏松且康复训练强度适中,儿童遵循儿科安全原则选用适配材料并关注生长发育影响。
一、肩胛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适应证
肩胛骨骨折内固定适用于移位明显的关节内骨折,例如肩胛颈骨折移位超过1cm、关节盂骨折移位影响关节稳定性等情况,此类骨折保守治疗难以维持复位与关节功能,需通过内固定恢复解剖结构以促进功能恢复。
二、内固定材料的选择
依据骨折类型选取适配内固定材料,如肩胛颈骨折常用重建钢板内固定,其可较好贴合肩胛骨形态;关节盂骨折可选用螺钉固定,螺钉需具备良好把持力以保障骨折端稳定,材料选择基于骨折具体部位、类型及稳定性要求。
三、手术操作要点
1.入路选择:依骨折部位选合适入路,如肩胛冈骨折用后方入路,肩胛颈骨折选前侧或后侧入路,入路需充分暴露骨折端以利复位与内固定操作。
2.骨折复位:通过牵引、撬拨等方法恢复骨折解剖对位,确保关节面平整与骨折端稳定,复位需精准以最大程度恢复肩胛骨正常结构与功能。
3.内固定操作:将适配内固定材料准确放置并固定骨折端,钢板需牢固贴合肩胛骨表面,螺钉需正确置入以提供稳定固定效果,操作严守无菌原则与手术规范。
四、术后康复
1.早期康复(术后1~6周):术后早期开展肩关节被动活动,避免关节粘连,逐步增加活动范围,同时进行上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此阶段由专业康复师依患者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2.后期康复(术后6周以上):逐步增加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训练,结合力量训练,如利用弹力带行肩关节外展、前屈等方向抗阻训练,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需循序渐进,防范过度活动致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骨质疏松风险高,内固定术后需预防骨折再移位及骨质疏松问题,康复中适当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康复训练强度适中,定期监测骨密度等指标。
2.儿童:儿童肩胛骨骨折内固定遵循儿科安全原则,选用适配尺寸内固定材料,术后康复训练关注生长发育影响,避免过度限制活动致肩关节发育受限,密切观察儿童耐受情况与关节功能恢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