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染伤寒副伤寒初期有发热等隐匿前驱症状,极期有持续高热、消化神经循环等多系统症状及肝脾肿大,缓解期需警惕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恢复期体温正常渐康复,婴幼儿症状不典型需密切观察,有基础疾病儿童病情复杂需综合评估加强护理。
一、初期症状
儿童感染伤寒副伤寒初期多表现为发热,体温呈阶梯式上升,可在1周左右升至39℃-40℃,同时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前驱症状,此阶段症状较隐匿,易被忽视,相关研究显示约50%-70%的患儿初期以发热为首发表现。
二、极期症状
1.持续发热
儿童体温可维持在高热状态,持续时间较长,多在39℃-40℃之间,热型多为稽留热,部分患儿可呈弛张热,且抗生素使用对热型影响不明显,临床观察发现约80%以上患儿在此阶段有持续高热表现。
2.消化系统症状
常出现食欲减退,腹胀较为常见,部分患儿可伴有腹痛、腹泻或便秘,腹泻多为稀便,每日数次不等,严重时可出现黏液便,研究表明约60%-80%的患儿存在消化系统相关症状。
3.神经系统症状
可表现为精神萎靡、表情淡漠,严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等,这与毒素影响神经系统有关,有研究发现约30%-50%的患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4.循环系统症状
部分患儿可出现相对缓脉,即体温升高但脉搏增加不明显,另外,严重时可能出现血压下降等循环功能紊乱表现,相关数据显示约20%-30%的患儿存在循环系统异常。
5.肝脾肿大
多数患儿会有肝脾肿大,肝肿大较为常见,部分可伴有压痛,脾肿大一般在肋下可触及,临床检查发现约70%-90%的患儿有肝脾肿大体征。
三、缓解期症状
此阶段患儿体温开始逐渐下降,各种症状有所减轻,但仍需警惕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因为病情虽有好转趋势,但肠道病变仍处于修复阶段,仍具一定风险。
四、恢复期症状
患儿体温恢复正常,食欲逐渐好转,各系统症状基本消失,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恢复体力,此阶段应注意加强营养支持,促进身体完全康复,研究指出多数患儿在2-4周可进入完全恢复期,但体质较弱儿童恢复时间可能延长。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婴幼儿,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症状可能更不典型,需密切观察体温及一般状况,一旦怀疑感染应尽早就诊;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儿童,感染伤寒副伤寒后病情可能更复杂,需综合评估基础疾病对病情的影响及伤寒副伤寒对基础疾病的加重风险,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注重加强护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