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患者因长期高血糖致眼部组织病变的并发症统称,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常见、早期无症状后期视力下降等、有非增殖期和增殖期不同病理改变)、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年龄更早、进展更快与血糖控制相关)、糖尿病性青光眼(眼压升高等与多种机制相关),核心发病机制是长期高血糖引发眼部代谢紊乱等,影响因素有病程长的中老年、不良生活方式、病程长血糖控制差,需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早期发现病变干预病情。
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患者因长期高血糖导致眼部组织发生病变的一类并发症统称,主要包括以下常见类型:
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这是糖尿病眼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病机制与长期高血糖引起视网膜微血管损伤密切相关。早期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眼前黑影飘动等表现,严重时可导致失明。高血糖会使视网膜血管通透性改变、周细胞凋亡等,逐步引发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出血、渗出等病理改变,不同病程阶段视网膜病变特征不同,如非增殖期可能有微血管瘤、出血斑等,增殖期可出现新生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等。
二、糖尿病性白内障
高血糖环境会干扰晶状体的正常代谢,影响晶状体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导致晶状体混浊。与非糖尿病性白内障相比,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年龄可能更早,进展速度可能更快。患者会逐渐出现视力逐渐下降等表现,其发生发展与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延缓白内障的进展。
三、糖尿病性青光眼
糖尿病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眼压调节及眼部房水循环,从而增加青光眼的发病风险。患者可能出现眼压升高、视野缺损等表现,高血糖引起的眼部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等因素均可能参与糖尿病性青光眼的发病过程,且这类患者的青光眼病情可能较复杂,治疗上需综合考虑糖尿病及青光眼的双重因素。
发病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
糖尿病眼病的核心发病机制是长期高血糖引发眼部组织的代谢紊乱、血管病变及神经损伤等。影响因素方面,年龄上,糖尿病病程较长的中老年患者更易发生糖尿病眼病;性别差异相对不突出,但整体糖尿病患者中均有发病可能;生活方式上,长期高糖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血糖波动,进而增加糖尿病眼病的发生风险;病史方面,糖尿病病程越长、血糖控制越差(如糖化血红蛋白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发生糖尿病眼病的概率越高且病情往往更严重。早期筛查对于糖尿病眼病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并采取干预措施,延缓病情进展,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