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护理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腹部及下肢情况,并发症预防包括通过锻炼等预防深静脉血栓、鼓励呼吸咳痰等预防肺部感染,体位护理要平卧位膝下垫枕及避免患侧卧位,皮肤护理要定时翻身保持清洁,心理护理需沟通交流并针对性疏导助树立信心。
一、一般护理
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因骨盆骨折可能合并腹腔脏器损伤、血管损伤等,及时发现内出血等紧急情况。对于老年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可能更为隐匿,需加强监测频率;儿童患者由于生理特点,生命体征波动相对较大,更要细致观察。
2.病情观察:留意患者腹部症状、下肢感觉运动情况等,若出现腹痛加剧、下肢麻木等异常,提示可能有内脏损伤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需及时报告医生。
二、并发症预防
1.深静脉血栓预防: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如每小时进行5-10次足背屈伸运动。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尤其是老年、肥胖及有既往血栓病史的人群,可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用法)预防,但非药物干预为首选,如早期活动下肢。儿童患者由于骨骼肌肉发育特点,锻炼方式需适度,避免过度劳累。
2.肺部感染预防: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对于体弱、咳嗽无力的患者,如老年患者,可辅助拍背,协助痰液排出;儿童患者要注意根据其年龄特点,采用合适的拍背力度和方式,防止损伤。
三、体位护理
1.平卧位摆放:患者仰卧位时,在膝下垫薄枕,使髋关节微屈,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同时防止骨折移位。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垫枕厚度需适宜,儿童要选择柔软且厚度合适的枕具,避免影响肢体正常发育。
2.避免患侧卧位:禁止患侧卧位,防止骨折断端进一步移位,加重损伤。
四、皮肤护理
1.定时翻身:每2-3小时为患者翻身一次,使用气垫床等减压设备,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更要注意翻身频率和皮肤保护;儿童患者皮肤娇嫩,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擦伤皮肤。
2.保持皮肤清洁:定期为患者擦拭身体,尤其是易出汗部位,如腋窝、腹股沟等,预防压疮发生。
五、心理护理
1.沟通交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对于骨折后焦虑、恐惧的患者,如年轻患者可能因担心影响日后生活而焦虑,要耐心讲解治疗预后等情况,缓解其不良情绪;儿童患者则需家长配合,给予更多陪伴和安抚。
2.心理疏导: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疏导,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