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外翻的发生受遗传、鞋子、足部结构异常、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遗传使部分个体有解剖学基础易发病,穿高跟窄头鞋会增加风险,跖骨间角异常、踇收肌紧张等足部结构异常可致拇外翻,关节炎、神经肌肉疾病等疾病也会引发拇外翻。
鞋子因素
鞋跟高度:长期穿着高跟鞋,尤其是鞋跟较高(如>4cm)的鞋子,会改变足部的受力分布。高跟鞋使前足受到过度的挤压,跖骨间压力增加,拇趾受到向内的挤压力,久而久之容易导致拇外翻的发生。对于女性群体,由于日常穿着高跟鞋的概率相对较高,因此受鞋跟高度影响导致拇外翻的风险相对男性更高。从年龄角度看,青少年时期足部还处于发育阶段,长期穿着高跟鞋会严重干扰足部正常发育,增加拇外翻发生几率。
鞋头宽度:穿着鞋头过窄的鞋子,会限制拇趾的正常活动空间,使拇趾被迫向其他足趾挤压,长期如此会导致拇外翻。例如,一些尖头鞋类,鞋头空间狭小,会对拇趾产生持续的挤压应力,促使拇外翻的形成。不同生活方式下,如经常需要长时间行走或站立且穿着不合适鞋子的人群,更容易因鞋头宽度问题引发拇外翻。
足部结构异常
跖骨间角异常:正常跖骨间角约为8°-10°,当跖骨间角增大时,拇趾受到的向外的分力增加,容易导致拇外翻。先天性的跖骨发育异常可能导致跖骨间角异常,从而引发拇外翻。在儿童时期,如果足部骨骼发育出现先天性的跖骨结构异常,随着身体生长,这种异常会逐渐表现为拇外翻相关的症状。
踇收肌紧张:踇收肌紧张会牵拉拇趾向内侧偏移,长期的肌肉紧张状态会导致拇外翻的发生。足部肌肉的功能异常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比如足部受伤后未得到正确康复导致肌肉失衡,进而引起踇收肌紧张,增加拇外翻风险。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若足部肌肉出现异常,如青少年时期运动损伤未妥善处理,可能影响足部肌肉正常功能,增加拇外翻发生可能。
疾病因素
关节炎:某些关节炎,如类风湿关节炎,会累及足部关节,引起关节炎症、破坏,导致足部力学改变,从而引发拇外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青中年人群,女性相对多见。患病后,足部关节受到炎症影响,逐渐出现畸形,包括拇外翻。在疾病早期,若未得到有效控制,随着病情进展,拇外翻的表现会逐渐明显。
神经肌肉疾病:如脑瘫、脊髓灰质炎等神经肌肉疾病,会影响足部肌肉的神经支配,导致肌肉力量不平衡,进而引起拇外翻。对于患有神经肌肉疾病的儿童,由于神经发育或肌肉功能的异常,足部的正常力学结构难以维持,容易出现拇外翻。这些患者需要特别关注足部的护理和干预,以延缓拇外翻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