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鞘膜积液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的阴囊或腹股沟区囊性病变由鞘膜腔内液体积聚超出正常范围所致分睾丸精索混合型交通性等类型,病因有先天性鞘状突闭合不全及后天性炎症外伤肿瘤等,临床表现为阴囊或腹股沟区无痛性囊性肿块交通性者随体位变化,诊断靠体格检查和超声,治疗有观察等待和手术,注意婴儿期观察、手术考虑生长耐受、术后护理及疾病监测。
一、定义
儿童鞘膜积液是因鞘膜腔内液体积聚量超出正常范围而形成的阴囊或腹股沟区囊性病变,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疾病。
二、分类
1.睾丸鞘膜积液:鞘状突闭合正常,但睾丸鞘膜内液体积聚过多。
2.精索鞘膜积液:鞘状突两端闭合,精索部形成积液囊肿,与腹腔和睾丸鞘膜腔不相通。
3.混合型鞘膜积液:同时存在睾丸鞘膜积液和精索鞘膜积液,且与腹腔不相通。
4.交通性鞘膜积液:鞘状突未完全闭合,腹腔液体可与鞘膜腔相通,积液量随体位变化。
三、病因
1.先天性因素:胎儿时期鞘状突闭合不全是主要原因,鞘状突未闭合或闭合不全导致腹腔液体与鞘膜腔相通或鞘膜囊液体吸收障碍。
2.后天性因素:可由炎症(如附睾炎、睾丸炎、精索炎等)、外伤、肿瘤等引起,炎症或外伤可导致鞘膜分泌、吸收功能失衡,肿瘤则可能影响鞘膜正常生理功能。
四、临床表现
多表现为阴囊或腹股沟区无痛性囊性肿块,大小不等,交通性鞘膜积液可因体位改变(如站立、哭闹)而增大,平卧后缩小。
较小的鞘膜积液可无明显症状,较大者可出现阴囊下坠、胀痛等不适,影响行走及活动。
五、诊断
1.体格检查:通过触诊可初步判断肿块性质,交通性鞘膜积液可在平卧后挤压肿块使其缩小或消失。
2.超声检查: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可明确鞘膜积液的类型、积液量及周围组织情况,有助于与腹股沟疝等疾病鉴别。
六、治疗
1.观察等待:婴儿型鞘膜积液有自行吸收可能,尤其是1岁以内的患儿,可暂时观察,定期复诊评估。
2.手术治疗:对于张力性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或鞘膜积液较大影响生活者,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为鞘膜翻转术等,手术需综合考虑儿童年龄、病情等因素。
七、注意事项
年龄因素:婴儿期鞘膜积液以观察为主,关注积液变化及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对于需手术的儿童,要考虑其生长耐受及术后恢复,遵循儿科手术安全原则。
护理方面:术后需注意切口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同时关注儿童术后活动情况,避免剧烈哭闹、用力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影响恢复。
疾病监测:定期复查超声等,监测鞘膜积液变化,若出现积液迅速增多、疼痛加剧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