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后子宫炎症是剖宫产术后子宫受细菌等病原体入侵引发的炎症反应属常见并发症,病因包括手术无菌操作不严格及产妇自身抵抗力下降、卫生不佳等,临床表现有发热、下腹部疼痛、恶露异常,诊断靠实验室检查见炎症标志物升高、细菌培养及妇科检查子宫压痛等,治疗主要是根据药敏选抗生素并支持治疗,预防需手术规范无菌及产后会阴清洁、早期活动,高龄及合并基础疾病产妇要特别护理监测。
一、剖宫产后子宫炎症定义
剖宫产后子宫炎症是指剖宫产术后子宫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由细菌等病原体入侵子宫引起,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二、病因分析
1.手术因素:剖宫产手术过程中,若无菌操作不严格,病原体可通过手术创口侵入子宫,如手术器械污染、手术区域消毒不彻底等均可能增加感染风险。2.产妇自身因素:产妇产后身体抵抗力下降,尤其是合并贫血、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更易遭受病原体侵袭引发子宫炎症;此外,产后个人卫生不佳,如会阴清洁不到位等,也会增加感染几率。
三、临床表现
1.发热:多为产后体温升高,可呈低热或高热,体温波动一般在38℃~39℃甚至更高,且经一般处理后体温不易迅速恢复正常。2.下腹部疼痛:产妇可感下腹部持续性疼痛,活动或按压时疼痛加剧,疼痛程度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3.恶露异常:恶露量较正常产后增多,且伴有异味,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若出现臭味则提示可能存在感染。
四、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标志物水平明显升高;阴道分泌物或血液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体种类,有助于针对性选用抗生素。2.妇科检查:通过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有压痛,部分患者子宫复旧不良等表现。
五、治疗原则
主要为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同时注意支持治疗,如保证产妇充足休息、加强营养摄入等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六、预防措施
1.手术操作规范:剖宫产手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确保手术器械及手术区域消毒合格。2.产后护理:指导产妇保持会阴清洁,勤换会阴垫;鼓励产妇早期下床活动,促进恶露排出及身体恢复,降低感染风险。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产妇:高龄产妇自身抵抗力相对较弱,剖宫产后更需密切关注子宫恢复情况,加强术后护理,严格遵循无菌原则进行伤口及会阴护理,一旦出现发热、腹痛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2.合并基础疾病产妇:如合并糖尿病的产妇,需积极控制血糖水平,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降低感染发生几率;同时要加强对子宫炎症相关症状的监测,因基础疾病可能影响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及恢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