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眼需控制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长并调整用眼距离,优化环境要保证光线适宜及减少屏幕蓝光影响,饮食可摄入富含维生素和叶黄素的食物,定期做眼保健操和眨眼训练,儿童控电子设备用时保睡眠,老人定期查眼疾并增抗氧化食物摄入以缓解视疲劳。
一、合理用眼规划
1.控制用眼时长,每连续近距离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可通过眺望远方、看绿色植被等方式放松眼部肌肉,缓解睫状肌痉挛。例如,研究表明长时间持续近距离用眼会显著增加视眼疲劳发生风险,适当休息能有效降低这一风险。
2.调整用眼距离,使用电子设备时保持屏幕与眼睛距离约50~70厘米,阅读书籍等时保持30~40厘米的合适距离,避免过近用眼加重视疲劳。
二、优化用眼环境
1.保证光线适宜,室内照明应均匀,避免直射强光或过暗环境,使用电子设备时可开启护眼模式或搭配合适的台灯,使光线柔和不刺眼,减少因光线不适导致的视眼疲劳。例如,不当的光线条件会干扰眼睛的调节功能,引发视疲劳。
2.减少屏幕蓝光影响,可佩戴具有防蓝光功能的眼镜,降低蓝光对眼睛的刺激,尤其在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时,能有效缓解视疲劳症状。
三、饮食营养补充
1.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视网膜正常功能)、橙子(富含维生素C,可抗氧化,保护眼睛组织)、猕猴桃(富含维生素E,能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等,这些营养物质对眼睛健康有益,可辅助缓解视疲劳。
2.增加叶黄素摄入,叶黄素是视网膜黄斑区的重要组成成分,能过滤有害蓝光,保护眼睛。可通过食用菠菜、羽衣甘蓝、蓝莓等食物获取叶黄素,维持眼睛正常视觉功能,减轻视疲劳。
四、眼部保健操作
1.定期做眼保健操,按照眼保健操的规范步骤,按摩睛明穴、四白穴、太阳穴等眼周穴位,通过刺激穴位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放松眼部肌肉,缓解视疲劳。例如,坚持眼保健操能改善眼部肌肉状态,对减轻视疲劳有积极作用。
2.进行眨眼训练,频繁眨眼可促进泪液分泌,保持眼表湿润,减少因干涩引起的视疲劳。建议每小时有意识地进行10~15次眨眼动作,保持眼睛湿润状态。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群体:应严格控制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学龄前儿童每天使用电子设备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学龄儿童不超过2小时,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学龄前儿童12~14小时,学龄儿童10~12小时),充足睡眠有助于眼部疲劳恢复。
2.老年人群体:需定期进行眼部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白内障、青光眼等眼部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加重视疲劳,通过早期干预可维持眼部健康,缓解视疲劳症状;日常可适当增加富含抗氧化成分食物的摄入,如坚果等,辅助保护眼部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