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阶段需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非手术治疗包括急性期卧硬板床、疼痛缓解后用支具固定及药物干预;手术有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椎体成形术和可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的椎体后凸成形术;康复阶段要卧床期行四肢肌肉收缩锻炼、骨折稳定后开展脊柱活动度等训练及生活方式调整;老年人需强化抗骨质疏松管理,儿童椎骨压缩性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致需重视神经损伤排查优先保守治疗且手术谨慎权衡利弊。
一、评估阶段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受伤经过、疼痛起始时间、部位及程度,了解既往骨质疏松史、慢性疾病史等,老年人需重点关注骨质疏松情况,儿童则需明确外伤能量级别。2.体格检查:检查脊柱压痛位置、范围,评估脊柱活动度及神经功能,如肢体感觉、肌力等,判断有无神经损伤征象。3.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初步显示椎体压缩程度;CT可清晰观察骨折线、椎体后壁完整性;MRI有助于评估脊髓神经受压及骨髓水肿范围,区分新鲜与陈旧骨折。
二、非手术治疗
1.卧床休息:急性期严格卧硬板床,保持脊柱中立位,避免扭曲,卧床时长依骨折程度而定,一般4~6周,卧床期间指导患者进行四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预防肌肉萎缩及深静脉血栓。2.支具固定:疼痛缓解后佩戴胸腰椎支具固定,限制脊柱活动,维持骨折复位,适用于稳定性骨折患者。3.药物干预: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缓解疼痛,老年人使用时需注意胃肠道及心血管风险,同时针对骨质疏松者,可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必要时加用抗骨质疏松药物(需遵循指南)。
三、手术治疗
1.椎体成形术: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通过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强化椎体,缓解疼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需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及手术禁忌证。2.椎体后凸成形术:相较于椎体成形术,可部分恢复椎体高度,适用于合适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同样需综合考量患者全身状况及手术指征。
四、康复阶段
1.功能锻炼:卧床期行四肢肌肉收缩锻炼,骨折稳定后逐步开展脊柱活动度及腰背肌训练,如拱桥运动、飞燕式等,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儿童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轻柔康复训练。2.生活方式调整:指导患者保持正确坐姿、站姿,避免久坐久站,戒烟限酒,均衡饮食,补充钙与维生素D,老年人定期监测骨密度,积极防控骨质疏松,降低再次骨折风险。
五、特殊人群处理
1.老年人:骨质疏松是老年椎骨压缩性骨折主因,除上述治疗外,需强化抗骨质疏松管理,定期评估骨密度,调整生活方式,预防骨折复发,用药时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2.儿童:儿童椎骨压缩性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致,需重视神经损伤排查,优先保守治疗,密切监测椎体生长发育,手术干预需谨慎权衡利弊,充分考虑儿童生长特性与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