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部损伤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包括让受伤部位充分休息避免诱因、急性期冰敷慢性期热敷及按摩拉伸、佩戴合适护肘,药物辅助用含双氯芬酸等成分的外用非甾体抗炎药,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局部封闭治疗,需关注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有基础病者的相关注意事项,且要长期坚持康复锻炼。
一、非药物干预为主
1.休息与避免诱因:无论是网球肘还是鼠标肘,首要措施是让受伤部位充分休息,避免重复引起疼痛的动作,如网球肘患者减少击球等动作,鼠标肘患者减少长时间使用鼠标、键盘等操作,这对各年龄段因相应生活方式导致发病的人群均适用,能从源头上减少肌腱进一步损伤。
2.物理治疗
冰敷:急性期(通常指发病后72小时内)可进行冰敷,用冰袋或毛巾包裹冰块敷于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通过降低局部温度,收缩血管,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各年龄段人群均可采用,但儿童冰敷时需注意避免冻伤。
热敷:慢性期可改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缓解肌肉紧张,加速损伤修复,不同年龄人群热敷温度和时间可根据自身耐受调整。
按摩与拉伸:由专业人员进行轻柔按摩,放松前臂及肘部肌肉;患者也可自行进行简单拉伸,如伸展前臂肌肉,缓慢将手腕向身体方向弯曲,保持15-30秒,重复多次,有助于改善肌肉柔韧性,减轻肌腱压力。
3.护具辅助:佩戴合适的护肘,为肘部提供支撑,分散肌腱承受的压力,减少活动时肌腱的牵拉,不同年龄段人群可选择适合自身尺寸和舒适度的护肘。
二、药物辅助治疗
外用非甾体抗炎药是常用药物方式,如含有双氯芬酸等成分的外用制剂,通过透皮吸收发挥抗炎、止痛作用,可缓解局部疼痛和炎症,但特殊人群需谨慎,例如孕妇、哺乳期女性使用前应咨询医生,因可能存在潜在风险。
三、保守治疗无效时的干预
若经长时间保守治疗(通常数周)症状仍无改善,可考虑局部封闭治疗,即向痛点注射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但需注意该方法可能存在并发症风险,如感染、肌腱断裂等,对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人群,需谨慎评估风险,由医生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采用。
四、康复锻炼的长期坚持
康复锻炼是预防复发和促进恢复的重要环节,不同年龄人群锻炼强度和方式可逐步调整,例如儿童应避免过度剧烈的力量型锻炼,可从简单的轻柔拉伸和活动开始,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锻炼强度,通过长期坚持规范的康复锻炼,有助于增强肘部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稳定性,降低复发几率。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孕妇,在采取任何治疗措施前需咨询妇产科及骨科医生,综合评估治疗对胎儿的影响;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组织修复能力减弱,治疗过程中更需密切关注恢复情况,且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其耐受性和潜在风险;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人群,在使用药物或接受治疗时,需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及治疗可能对基础疾病产生的干扰,严格遵循医生指导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