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骨折是因直接暴力(如交通事故、重物砸压等)或间接暴力(如高处坠落足部着地传导应力等)致骨皮质连续性及完整性遭破坏,有局部疼痛肿胀压痛、畸形、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踝关节活动受限等),体格检查可发现压痛、骨擦感,X线是首选检查,必要时CT,无明显移位或轻微移位保守治疗用石膏等固定,移位明显等需手术,早期康复做足趾屈伸等锻炼,后期逐步增加负重等训练,儿童固定可靠康复适度,老年人防再次骨折及卧床并发症,孕期哺乳期选非药物干预兼顾母婴,基础病患者综合考虑基础病控制。
一、定义
腓骨骨折是指腓骨的骨皮质连续性及完整性遭到破坏,多因直接暴力(如重物撞击、车轮碾压等)或间接暴力(如高处坠落时足部着地传导应力等)所致。
二、病因
1.直接暴力:常见于交通事故、重物砸压等,暴力直接作用于腓骨部位导致骨折。2.间接暴力:如高处坠落时足部着地,应力传导至腓骨引发骨折;或行走时足部突然内翻、外翻等造成腓骨承受异常应力而骨折。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骨折部位出现疼痛、肿胀、压痛,可伴有畸形(如骨折端移位导致的肢体外形异常)、异常活动(骨折部位出现不正常的活动)。2.功能障碍:踝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可能无法正常行走或负重。
四、诊断
1.体格检查:触诊骨折部位可发现压痛、骨擦感等。2.影像学检查:X线是首选检查方法,能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如横形骨折、斜形骨折等)及移位情况;必要时可进行CT检查,以更清晰地评估骨折累及关节面等复杂情况。
五、治疗
1.保守治疗:适用于无明显移位或移位轻微的腓骨骨折,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患肢,限制骨折部位活动,促进骨折愈合。2.手术治疗:对于移位明显、累及踝关节面、开放性骨折等情况,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恢复腓骨的解剖结构与稳定性。
六、康复
1.早期康复:骨折固定后早期进行足趾屈伸、踝关节非负重状态下的活动等肌肉收缩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2.后期康复: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增加负重训练及踝关节活动度训练,如扶拐行走、踝关节背伸跖屈等,恢复肢体功能。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骨折愈合能力强,但骨骼可塑性大,固定时需确保可靠,避免过度固定影响生长发育,康复训练应在医生指导下适度进行。2.老年人: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骨折固定时需考虑骨强度,康复过程应缓慢渐进,防止再次骨折,同时注意预防长期卧床并发症(如肺炎、深静脉血栓等)。3.女性孕期或哺乳期:骨折治疗需权衡药物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方法,如保守治疗时的固定方式选择需兼顾母婴安全,康复时遵循医生建议逐步进行。4.有基础病史人群: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的患者,骨折治疗及康复需综合考虑基础病控制情况,如糖尿病患者需注意血糖管理以利于伤口愈合,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训练时需监测心率等指标,避免过度活动加重心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