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肺炎和哮喘的区别
小儿支气管肺炎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且常由上呼吸道感染蔓延所致,起病多急,有发热、咳嗽、气促等表现,胸部X线等可见炎性改变,血常规有相应变化,治疗需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等;哮喘是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与遗传易感性及环境因素相关,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等,胸部影像学多无异常发作后可能有肺气肿,血常规嗜酸粒细胞增高且可检测过敏原等,治疗以抗炎平喘为主,小儿支气管肺炎需特注意婴儿病情变化,哮喘需关注生长发育等及避免接触过敏原等。
一、定义与病因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常由上呼吸道感染蔓延所致;而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与遗传易感性及环境因素(如过敏原、空气污染等)密切相关,多有家族过敏史倾向。
二、临床表现差异
小儿支气管肺炎:起病多较急,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体温可高达38~39℃甚至更高,咳嗽初期为刺激性干咳,随后有痰,部分患儿可出现呼吸增快、鼻翼扇动、三凹征等,肺部听诊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症状严重时可伴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小儿哮喘: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剧,发作时双肺可闻及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缓解期可无明显症状,部分患儿运动、接触过敏原等可诱发发作,症状具有可逆性(部分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三、辅助检查区别
影像学检查:小儿支气管肺炎胸部X线或CT可见肺部斑片状阴影、肺纹理增粗等炎性改变;小儿哮喘胸部影像学多无明显异常,反复发作后可能出现肺气肿等改变。
实验室检查:支气管肺炎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细菌感染时)或淋巴细胞增高(病毒感染时);哮喘患儿血常规可见嗜酸粒细胞增高,过敏原检测可发现明确过敏原,肺功能检查显示可逆性气流受限(支气管舒张试验或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等)。
四、治疗原则不同
小儿支气管肺炎:主要治疗为抗感染(根据病原体选用相应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如退热、止咳、平喘等),需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护理,保证患儿充足休息和营养。
小儿哮喘:治疗以抗炎(吸入糖皮质激素等)、平喘(β受体激动剂等)为主,强调长期、规范治疗以控制气道炎症,避免接触过敏原等诱发因素,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调整治疗方案,同时需关注患儿长期的肺功能管理及生活质量维护。
五、特殊人群考虑
对于小儿患者,支气管肺炎需特别注意婴儿及低龄儿童的病情变化,因其免疫功能相对较弱,感染易扩散,应密切监测体温、呼吸等情况;哮喘患儿需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长期使用吸入药物时要注意口腔卫生及药物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同时需指导家长避免患儿接触常见过敏原,如花粉、宠物毛发等,保障患儿生活环境的清洁与舒适,定期随访评估病情控制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