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训练包含前庭觉的荡秋千、旋转游戏,本体觉的攀爬、跳跃训练,触觉的触觉刷刺激、质地感知活动,需遵循个性化原则、家长与专业人员配合及安全保障的注意事项。
一、前庭觉训练
1.荡秋千训练:让患者坐在秋千上前后、左右摆动,可改善前庭觉输入,帮助调节身体平衡感与空间知觉,增强注意力的稳定性。研究表明,规律的前庭摆动训练能提升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训练时需确保秋千安全稳固,摆动幅度应根据患者适应情况逐步调整。
2.旋转游戏:如原地旋转、转椅旋转等。通过旋转刺激前庭系统,帮助患者建立对运动速度、方向的感知能力,进而促进大脑对身体运动的协调控制,对缓解多动症状有一定帮助。旋转速度需从缓慢开始,避免引发头晕不适,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以5~10分钟为宜。
二、本体觉训练
1.攀爬训练:利用攀爬架、室内攀岩墙等设施进行攀爬活动。攀爬过程中需要患者协调四肢力量、感知身体在空间中的位置,有助于增强本体觉,提升身体的运动规划与控制能力,对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有积极作用。训练时要确保攀爬设施安全,家长或指导者需在旁监护,防止摔倒受伤。
2.跳跃训练:包括原地纵跳、单脚跳、跨跳障碍等。跳跃运动能刺激本体觉感受器,强化身体对自身姿势和力度的感知,促进大脑对肌肉运动的精细调节,利于提高患者的专注力与自我约束能力。训练强度应根据患者体能状况调整,循序渐进增加难度。
三、触觉训练
1.触觉刷刺激:使用柔软的触觉刷轻轻刷拭患者身体皮肤,可调节触觉敏感度。对于触觉敏感的多动症患者,适度的触觉刷刺激能帮助其适应不同的触觉输入,缓解因触觉过度敏感引发的烦躁等情绪问题;而对于触觉迟钝的患者,可增强其对身体触感的感知。操作时需注意力度轻柔,从低强度开始,避免引起不适。
2.质地感知活动:提供不同质地的物品让患者触摸分辨,如粗糙的砂纸、光滑的绸缎、毛绒玩具等。通过让患者感知不同质地,提升触觉辨别能力,进而帮助大脑更好地整合触觉信息,对改善注意力分散等问题有辅助作用。训练中可引导患者描述触感体验,促进其感官认知发展。
四、训练实施注意事项
1.个性化原则:感统训练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严重程度、个体差异等制定个性化方案。例如,低龄儿童的训练应更注重趣味性与安全性,避免复杂高难度动作;对于病史较长、症状较明显的患者,训练周期可能需更长,且要定期评估训练效果并调整方案。
2.家长与专业人员配合:家长应积极参与患者的感统训练过程,在家中为患者创造持续的感统训练环境,如设置家庭版的攀爬小区域、提供触觉感知物品等。同时,建议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训练,确保训练方法科学规范,避免因不当操作导致不良影响。
3.安全保障:所有训练活动都要将安全放在首位,检查训练设施是否稳固,训练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状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头晕、不适等情况,确保患者在安全舒适的状态下进行感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