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水肿的生理性因素包括长时间站立或久坐致下肢静脉回流受影响休息抬高可缓解及妊娠中晚期因激素变化和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产后渐恢复;病理性因素有心血管疾病的右心衰竭体循环静脉回流受阻伴乏力呼吸困难等、心包炎心包积液限制心脏舒张功能伴胸痛心悸等,肾脏疾病的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致血浆蛋白丢失伴大量蛋白尿等、肾小球肾炎滤过功能受影响致水钠潴留伴血尿高血压等,肝脏疾病的肝硬化失代偿期低蛋白血症及门静脉高压伴黄疸腹胀等,内分泌疾病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致黏液性水肿伴畏寒乏力等,下肢血管病变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阻塞静脉回流致单侧脚踝突然水肿伴疼痛温度升高等、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伴小腿酸胀沉重感等,感染炎症的丹毒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致脚踝局部红肿疼痛发热伴水肿有皮肤破损诱因。
一、生理性因素
1.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人体长时间保持站立或久坐姿势时,下肢静脉回流会受到影响,血液淤积在下肢,可导致脚踝出现水肿。例如,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人群,因重力作用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阻力增大,易引发脚踝水肿,这种情况通常在休息、抬高下肢后可有所缓解。
2.妊娠:女性妊娠中晚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同时增大的子宫会压迫下腔静脉,影响静脉回流,从而导致脚踝水肿,这是孕期常见的生理现象,一般在产后会逐渐恢复。
二、病理性因素
1.心血管疾病:
右心衰竭:右心功能不全时,体循环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体循环系统,可引起脚踝及下肢水肿,常伴有乏力、呼吸困难等表现,这类患者多有基础心脏病史,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
心包炎:心包发生炎症时,心包积液会限制心脏的舒张功能,影响静脉回流,也可能导致脚踝水肿,同时可能伴有胸痛、心悸等症状。
2.肾脏疾病:
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蛋白丢失,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可出现脚踝水肿,还常伴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等表现。
肾小球肾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炎症会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导致水钠潴留,进而出现脚踝水肿,患者可能伴有血尿、高血压等症状。
3.肝脏疾病:
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脏功能减退,合成蛋白能力下降,出现低蛋白血症,同时门静脉高压使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大量液体漏入腹腔形成腹水,部分液体可反流至下肢引起脚踝水肿,还可能伴有黄疸、腹胀等表现。
4.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代谢率降低,出现黏液性水肿,可表现为脚踝等部位非凹陷性水肿,常伴有畏寒、乏力、皮肤干燥等症状。
5.下肢血管病变:
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内形成血栓,阻塞静脉回流,会导致单侧脚踝突然出现水肿,同时可能伴有下肢疼痛、皮肤温度升高等表现,多见于长期卧床、下肢创伤或手术后的人群。
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血液反流,长期可导致下肢静脉迂曲扩张,引起脚踝水肿,常伴有小腿酸胀、沉重感等。
6.感染炎症:
丹毒: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下肢皮肤淋巴管引起的急性炎症,可出现脚踝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表现,同时伴有水肿,患者多有皮肤破损等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