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吐是孕期常见生理现象,通常在怀孕后第5~6周出现,持续6~12周,个体差异显著,部分孕妇可能更早或更晚出现,甚至全程无孕吐。其生理机制与激素水平变化、雌激素与孕激素波动、个体差异及多胎妊娠有关。孕吐按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妊娠剧吐),特殊人群如高龄孕妇、多胎妊娠孕妇、有既往孕吐史或家族史者及合并慢性疾病者需特别注意。缓解与管理上,可采取少食多餐、补充姜制品、保持充足休息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维生素B6等药物干预。若出现持续呕吐无法进食、体重下降超过5%或伴有发热、腹痛、阴道出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孕妇应保持积极心态,合理调整饮食与作息,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者需及时干预。
一、孕吐发生的时间范围
孕吐是早孕反应的常见表现,通常发生在怀孕后第5~6周,即停经后1~2周内。约50%~80%的孕妇会出现这一症状,但个体差异显著,部分孕妇可能更早(第4周)或更晚(第8周后)出现,甚至全程无孕吐反应。孕吐的持续时间一般为6~12周,少数孕妇可能持续至孕中期(第16~20周)。
二、孕吐的生理机制与影响因素
1.激素水平变化: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孕早期快速升高,与孕吐发生直接相关。hCG水平通常在孕8~10周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这与孕吐高峰时间吻合。
2.雌激素与孕激素波动:两种激素协同作用可能影响胃肠道平滑肌功能,导致恶心、呕吐。
3.个体差异:遗传因素、年龄(高龄孕妇风险更高)、生活方式(如压力、疲劳)、既往孕吐史或家族史均可能增加孕吐风险。
4.多胎妊娠:双胎或多胎妊娠者hCG水平更高,孕吐可能更早、更严重。
三、孕吐的严重程度与分级
根据症状轻重,孕吐可分为三级:
1.轻度:偶发恶心、食欲减退,不影响正常生活。
2.中度:频繁恶心、呕吐(每日3~5次),可能轻微影响进食,但体重稳定。
3.重度(妊娠剧吐):持续性呕吐(每日>5次),无法进食,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体重下降(>5%)、酮症酸中毒等,需住院治疗。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35岁):孕吐风险更高,需密切监测激素水平及营养状态,必要时补充维生素B6。
2.多胎妊娠孕妇:hCG水平显著升高,孕吐可能更严重,需提前评估营养需求。
3.既往孕吐史或家族史者:孕早期应减少空腹时间,采取少食多餐、清淡饮食策略。
4.合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者:孕吐可能加重基础疾病控制难度,需与产科、内科联合管理。
五、孕吐的缓解与管理
1.非药物干预:
少食多餐,避免空腹,选择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食物(如全麦面包、香蕉)。
补充姜制品(如姜茶、姜糖),研究显示可缓解轻度孕吐。
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刺激气味(如油烟、香水)。
2.药物干预:
维生素B6:单用或联合多西拉敏(抗组胺药)为一线用药,需遵医嘱使用。
妊娠剧吐者:需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必要时短期使用止吐药物(如昂丹司琼)。
六、需紧急就医的情况
若出现以下症状,需立即就诊:
1.持续呕吐无法进食,超过24小时未排尿。
2.体重下降超过5%,或站立时头晕、心率加快。
3.发热、腹痛或阴道出血。
孕吐是孕期常见生理现象,多数为轻度且自限性。孕妇应保持积极心态,合理调整饮食与作息,必要时寻求医疗支持。对于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者,需及时干预以避免母体及胎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