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水肿的原因主要包括生理因素、激素变化以及其他因素。生理因素有血容量增加使液体渗出组织间隙、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激素变化是雌激素和孕激素使体内水钠潴留、组织间水分增加;其他因素包含饮食高盐致钠潴留、贫血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疾病影响。需密切观察水肿情况,生理性水肿多可休息缓解,严重等异常时需就医,孕妇应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减轻水肿风险。
一、生理因素导致的孕妇水肿
(一)血容量增加
随着孕期进展,孕妇体内血容量会逐渐增加。一般到妊娠中期后,血容量可比非孕期增加约30%45%。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身体会有更多的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从而引发水肿。例如,在怀孕20周左右,血容量开始明显上升,此时就可能出现轻度的下肢水肿等表现。这种情况在正常妊娠过程中较为常见,主要是身体自身为了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等需求而进行的生理性调整。
(二)子宫增大压迫
怀孕中晚期,增大的子宫会压迫下腔静脉,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下腔静脉是将下肢血液回流至心脏的主要血管之一,当受到压迫时,血液回流不畅,血液淤积在下肢,就会引起水肿。比如,孕晚期胎儿入盆后,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更为明显,孕妇的脚踝、小腿等部位水肿可能会加重。这种水肿在休息后可能会有所减轻,但站立或行走时间较长时又会加重。
二、激素变化引起的孕妇水肿
(一)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影响
孕期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显著升高。雌激素能使体内水钠潴留,孕激素也有类似作用,会导致身体组织间的水分增加,从而引发水肿。研究表明,雌激素可作用于肾小管,增加钠的重吸收;孕激素则会影响血管通透性,使更多液体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一般在怀孕早期,激素水平开始变化,到中晚期时这种水肿相关的激素影响更为明显,孕妇可能会逐渐出现水肿症状。
三、其他因素导致的孕妇水肿
(一)饮食因素
如果孕妇在孕期摄入过多高盐食物,会导致体内钠元素潴留,进而引起水肿。因为钠具有保水作用,摄入过多钠会使身体保留更多水分,增加水肿发生的风险。例如,长期大量食用腌制食品、咸味零食等,都可能导致钠摄入超标,引发水肿。所以,孕妇在孕期应注意饮食清淡,控制盐的摄入量。
(二)贫血因素
孕期孕妇容易发生贫血,尤其是缺铁性贫血。贫血会使孕妇的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间液增加,从而引起水肿。当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时,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减弱,身体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会调整体液平衡,使得更多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孕妇若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表现,同时伴有水肿,应及时就医检查血常规等,明确是否存在贫血情况并进行相应处理。
(三)疾病因素
某些疾病也可能导致孕妇水肿,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除了血压升高外,还常常伴有蛋白尿和水肿。这是因为高血压会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导致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同时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水肿。另外,肾脏疾病等也可能在孕期诱发或加重水肿情况。孕妇如果出现水肿同时伴有血压异常、蛋白尿等表现,需要高度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相关疾病,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
对于孕妇水肿,需要密切观察其程度、发展情况等。一般来说,生理性的水肿在休息后多可缓解。但如果水肿严重、进展迅速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同时,孕妇在孕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当活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以减轻水肿的发生风险。